基业常青之道(1):关怀管理(下)
(续上)
在企业里怎么推行关怀管理呢?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作为咨询师,通常给企业的建议都是一套体系化、可执行的方案。
一、文化上强调关怀。比如通过教育培训,通过高层的带动,来反复提醒关怀、体现关怀。比如把关怀变成故事,变成书信,变成价值观。家电巨头格兰仕有一个书信文化,就是老总常常写信给全员、甚至员工的亲属。兹摘录一封:
“似水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真令人感慨。现在,尽管我们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辛苦和忙碌,但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很多人买了房子,把家安在了这里,这个家也真正是个家了。但我想,我们的日子还应该更好一些。如果能让员工们都过上小康的生活,我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一生的心愿,就是回报员工们这么多年所受的苦与累。我相信,我们的辛苦是不会白费的。为了让企业发展起来,为了让兄弟姐妹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我会在有生之年和大家一起扛起种种的苦、担起种种的累!……过完年,大家再平平安安地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这里有和家里一样的温暖。格兰仕要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仍然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摘自梁庆德2003年1月26日《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一些》)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格兰仕是在经营关怀,经营一种亲情。透过这朴实的文字,员工们感受到一种家人般的关怀与亲切。可以例证的是,正是由于梁庆德使人感到了亲近,所以,格兰仕的员工,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不习惯称他“董事长”,而更愿叫他“德叔”。
在北大纵横内部,提倡同事间的互帮互助。同事需要帮忙,不管与自己有关系没关系,都要第一时间响应,给予尽可能的协助。因为文化上提倡这种关怀与互助。在公司的价值观里,特别强调合作。合作的背后,就是一种关怀与互助。
二、管理中执行关怀。比如,把员工安全管理做成可视化、流程化、书面化。在操作中执行健康管理。我们去参观过瑞士的制表工厂,里面手表装配线每一个小时就休息5分钟,为的就是在高度聚精会神的精密作业环境下,保护员工的眼睛。今年春运,在广西等地,很多交警队都在公路上设立强制休息区,为开摩托车回家过节的农民工提供热水、饮食等,这也是一种关怀。
在我们北大纵横,每年都会由公司出钱送员工及家属去体检,这是一种对健康的关怀。很多公司现在为员工提供宿舍、食堂、通勤车、健身娱乐设施、心理援助等,这也是一种关怀。
三、业绩上侧重关怀。业绩是一个硬指标与导向灯。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再好的心态,也要有物质做基础。所以,员工的业绩体系设计,是鼓励团队合作、关怀互爱,还是名义上是强调关怀与互助,实际设计中却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助长你死我活的竞争PK,就是一个重点。我们曾经见过一家公司是这样做的。他强调说让大家互相帮助与分享。但是在一个个的项目组里,一个项目经理带着三个员工,每工作一个阶段,就要让项目经理把一个顾问淘汰出项目组。于是三个顾问本来应该通力合作,却因为这个制度,就是互相倾轧,互相防备,阴谋阳谋也就有了。比如两个员工就会结盟,不给第三个员工资料,不分享信息,给他的工作使阴招,最终就是让他出错,以便让他成为倒霉蛋被淘汰PK出局。在这个制度下,两个人的成功,就意味着第三个人的失败。而这个人为了自保,就要讨好项目经理,到公司打其他项目组员的小报告,破坏前两者的工作成果,让他们出洋相……关怀文化就被破坏了。三个人最终回到公司也会成为死对头,破坏公司的和谐氛围与文化,对于服务好客户也是不利的。因为制度造就了他们不能真正达成合作。
在北大纵横的项目组中,我们强调大家同事之间诚信、合作、敬业、创新、专长。大家彼此没有利益的冲突,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好同事的基础上。所以自己有时当红花,有时也甘当绿叶。大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把客户的咨询案子做好。这样,客户最得益,同事之间也合作愉快,往往经过一个项目,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很多人以为美国是一个突出个人英雄、不强调合作关怀的国度,一想起美国就是独立特行的西部牛仔。就想起一个个政商领袖。其实不然。美国是很强调团队合作的。美国总统选举,就是团队通力合作的例子,而总统选举成功之后,也不忘记关怀与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重要岗位,都由这帮人出任,作为奖赏(这是给干货,玩的就是实际)。而美国文化也支持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阿波罗13号》,里面突出了几个英雄,但是也强调了所有的困难都是在大家全力合作、关怀互助下克服的。飞船能安全从太空返航,你看地面的组织协作救援,太空船里的宇航员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达成共识,如何不抛弃不放弃,多么精彩。《拯救大兵瑞恩》,一群人为了一种关怀,为了参谋总长指令要把一位母亲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其他的儿子们都已经战死在二战的战场),从战场上找回以便让他安全退役,大家不惧牺牲,通力合作,在牺牲了多名队员之后,终于完成任务。每年看奥斯卡颁奖礼,得奖者感言都是在感谢背后的团队(导演、家人、朋友等等)。(无独有偶,最近获澳网亚军的李娜,得奖时也是表达对背后团队的感谢)。所以,我们说,连世界上政治与商业力量最强大的美国,他都是在强调团队,鼓励团队内的关怀与协作,不只是语言上文化上支持,也从实际业绩上、利益分配上支持。
当农民工抛弃了东部,当很多企业生产线招不到人手,当很多老板还停留在压榨员工的意识里,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员工,已经从满足于有工打有饭吃,转向了待遇、健康、家庭、自尊、成长、关怀、友谊等等的全方位要求。他们不会再做开胸验肺的无奈之举,他们只会用脚选择他们理想之地。在这个时候,企业家要么继续选择做周扒皮而被抛弃,要么选择顺应时势,开始建立自己的关怀文化。当爱已成往事,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爱与关怀会重来。
在企业里怎么推行关怀管理呢?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作为咨询师,通常给企业的建议都是一套体系化、可执行的方案。
一、文化上强调关怀。比如通过教育培训,通过高层的带动,来反复提醒关怀、体现关怀。比如把关怀变成故事,变成书信,变成价值观。家电巨头格兰仕有一个书信文化,就是老总常常写信给全员、甚至员工的亲属。兹摘录一封:
“似水流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真令人感慨。现在,尽管我们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么辛苦和忙碌,但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很多人买了房子,把家安在了这里,这个家也真正是个家了。但我想,我们的日子还应该更好一些。如果能让员工们都过上小康的生活,我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一生的心愿,就是回报员工们这么多年所受的苦与累。我相信,我们的辛苦是不会白费的。为了让企业发展起来,为了让兄弟姐妹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我会在有生之年和大家一起扛起种种的苦、担起种种的累!……过完年,大家再平平安安地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这里有和家里一样的温暖。格兰仕要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仍然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摘自梁庆德2003年1月26日《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一些》)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格兰仕是在经营关怀,经营一种亲情。透过这朴实的文字,员工们感受到一种家人般的关怀与亲切。可以例证的是,正是由于梁庆德使人感到了亲近,所以,格兰仕的员工,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不习惯称他“董事长”,而更愿叫他“德叔”。
在北大纵横内部,提倡同事间的互帮互助。同事需要帮忙,不管与自己有关系没关系,都要第一时间响应,给予尽可能的协助。因为文化上提倡这种关怀与互助。在公司的价值观里,特别强调合作。合作的背后,就是一种关怀与互助。
二、管理中执行关怀。比如,把员工安全管理做成可视化、流程化、书面化。在操作中执行健康管理。我们去参观过瑞士的制表工厂,里面手表装配线每一个小时就休息5分钟,为的就是在高度聚精会神的精密作业环境下,保护员工的眼睛。今年春运,在广西等地,很多交警队都在公路上设立强制休息区,为开摩托车回家过节的农民工提供热水、饮食等,这也是一种关怀。
在我们北大纵横,每年都会由公司出钱送员工及家属去体检,这是一种对健康的关怀。很多公司现在为员工提供宿舍、食堂、通勤车、健身娱乐设施、心理援助等,这也是一种关怀。
三、业绩上侧重关怀。业绩是一个硬指标与导向灯。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再好的心态,也要有物质做基础。所以,员工的业绩体系设计,是鼓励团队合作、关怀互爱,还是名义上是强调关怀与互助,实际设计中却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助长你死我活的竞争PK,就是一个重点。我们曾经见过一家公司是这样做的。他强调说让大家互相帮助与分享。但是在一个个的项目组里,一个项目经理带着三个员工,每工作一个阶段,就要让项目经理把一个顾问淘汰出项目组。于是三个顾问本来应该通力合作,却因为这个制度,就是互相倾轧,互相防备,阴谋阳谋也就有了。比如两个员工就会结盟,不给第三个员工资料,不分享信息,给他的工作使阴招,最终就是让他出错,以便让他成为倒霉蛋被淘汰PK出局。在这个制度下,两个人的成功,就意味着第三个人的失败。而这个人为了自保,就要讨好项目经理,到公司打其他项目组员的小报告,破坏前两者的工作成果,让他们出洋相……关怀文化就被破坏了。三个人最终回到公司也会成为死对头,破坏公司的和谐氛围与文化,对于服务好客户也是不利的。因为制度造就了他们不能真正达成合作。
在北大纵横的项目组中,我们强调大家同事之间诚信、合作、敬业、创新、专长。大家彼此没有利益的冲突,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时也更好地帮助好同事的基础上。所以自己有时当红花,有时也甘当绿叶。大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把客户的咨询案子做好。这样,客户最得益,同事之间也合作愉快,往往经过一个项目,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很多人以为美国是一个突出个人英雄、不强调合作关怀的国度,一想起美国就是独立特行的西部牛仔。就想起一个个政商领袖。其实不然。美国是很强调团队合作的。美国总统选举,就是团队通力合作的例子,而总统选举成功之后,也不忘记关怀与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重要岗位,都由这帮人出任,作为奖赏(这是给干货,玩的就是实际)。而美国文化也支持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阿波罗13号》,里面突出了几个英雄,但是也强调了所有的困难都是在大家全力合作、关怀互助下克服的。飞船能安全从太空返航,你看地面的组织协作救援,太空船里的宇航员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达成共识,如何不抛弃不放弃,多么精彩。《拯救大兵瑞恩》,一群人为了一种关怀,为了参谋总长指令要把一位母亲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其他的儿子们都已经战死在二战的战场),从战场上找回以便让他安全退役,大家不惧牺牲,通力合作,在牺牲了多名队员之后,终于完成任务。每年看奥斯卡颁奖礼,得奖者感言都是在感谢背后的团队(导演、家人、朋友等等)。(无独有偶,最近获澳网亚军的李娜,得奖时也是表达对背后团队的感谢)。所以,我们说,连世界上政治与商业力量最强大的美国,他都是在强调团队,鼓励团队内的关怀与协作,不只是语言上文化上支持,也从实际业绩上、利益分配上支持。
当农民工抛弃了东部,当很多企业生产线招不到人手,当很多老板还停留在压榨员工的意识里,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员工,已经从满足于有工打有饭吃,转向了待遇、健康、家庭、自尊、成长、关怀、友谊等等的全方位要求。他们不会再做开胸验肺的无奈之举,他们只会用脚选择他们理想之地。在这个时候,企业家要么继续选择做周扒皮而被抛弃,要么选择顺应时势,开始建立自己的关怀文化。当爱已成往事,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爱与关怀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