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决定经济


政治决定经济

政治决定经济是指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在短期内决定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而经济结构影响政治结构,但是它不起决定作用。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长期受到技术条件的决定。这个观点和马克思的经济决定政治的观点有些相反。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属性。即经济决定政治。这个观点不够严谨。上层建筑的属性是由社会政治基础决定的,也就是说上层建筑的属性由政权属性决定。上层建筑是统治阶层为维护其强权而建立起来的。既然政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基础是否也决定上层建筑?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阐明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关系,两者谁的决定性更大?

  马克思没有明确回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靠什么力量形成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个观点不阐释清楚的话,那么很多重要问题的理解都会产生偏差。我们认为,产权的初始配置,或者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是政治权利强制的结果。

  地主之所以成为地主,是因为他有土地,然而这只是表象,地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主,其深刻的根源就在于他拥有强权或者受到强权的保护。如果他失去了强权,土地会被农民剥夺,他立刻会变成农民。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朝代的轮回更替,地主变成农民,农民变成地主,生产资料的不断重新洗牌,无疑都是政治权利不断轮回的结果。有了强权,农民会成为地主,无产者会变成有产者。

  所以说政治基础要优先于经济基础,政治甚至在短期内可以决定经济。所谓有权(不限制的政治权利)就一定可以有钱。那么经济基础是否也可以决定政治基础呢?或者说有钱就会一定有权吗?这个未必。如果一国的政治权力倾向于广大民众,那么资本家尽管很有经济实力,但是他们的政治权力却被极大的削弱了;如果一国的政治权利倾向于官僚,即使商人再有钱,也没用,在中国官本位时代,商人有经济实力,但是仍然要依附于政治权贵生存。所以说政治基础是比经济基础更为决定的一个因素,当然经济基础会影响到政治基础,资本家会不断游说国会,争取更大的政治权力。

  在解释清楚了经济和政治的决定性问题以后,我们就知道政治基础短期内决定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决定了上层建建筑的属性,但是我们不能直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应该说政治基础既决定了经济所有制结构,也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维护着经济基础,更维护着政治基础。

   在解释清楚了政治基础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层关系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人类社会剥削的根源了。

   剥削行为可以定义为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权力的垄断,分配到超额部分的剩余产品的行为。这个超额部分的产品是指比他人多出来的剩余产品。尽管这部分剩余产品是他人的劳动成果,但是被统治者利用强权占为己有。

  那么剥削是如何实现的呢?拥有政治垄断权力是实现剥削的先决条件。在获取政治垄断权力以后,统治阶层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剥削。一个是利用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例如封建统治者通过税收,寻租,贪污,分配等行为实现剥削;另外一个是利用政治权利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谓间接,主要是指统治阶层直接运用政权垄断的优势公开掠夺或秘密窃取生产资料,形成生产资料私有制,例如封建统治者向自己和贵族册封领土,形成了土地为封建贵族所有的制度,广大农民却被剥夺了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他们只能造受到封建贵族的盘剥,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的根源正是第二种途径的集中体现。但是这种私有制和一般的私有制不同,这种私有制是一种特权掠夺式的私有制,我们一般把它称为特权私有制。一般的私有制只是一种普通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它与剥削无关。

  一般的私有制是指人体的各种器官,劳动,知识以及依靠自己合法、合理生产交换所获得的一切产品都为个人所有。一般的私有制可以理解为产权清晰、合法的私有财产。这种私有制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它与剥削无关。

  马克思显然混淆了特权私有制和一般私有制的区别,认为只有彻底消灭所有的私有制才能消灭剥削。这是非常荒谬的。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国家有一个地主,九个农民,有十块面积和肥沃成都相同的土地。如果地主拥有强权,掠夺了所有土地,并独自享有所有土地的产出。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特权私有制,地主享有十块土地所有的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都属于剥削范围之内了,计算公式是:剥削数量=地主获得的剩余产品数量—农民按劳分配到的产品数量

  如果政治权利实现共享,每人都平均分得一块土地,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就不存在剥削了,但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土地,合理、合法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一般的私有制了,这种私有制显然与剥削无关。

  由于马克思混淆了两种私有制的区别,为消灭所谓的剥削,就必须铲除一切形式的私有制,结果所有人的土地被没收,所有人组织起来搞一个人民公社的形式,吃大锅饭,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这显然十分荒谬。

  特权私有制应该消灭,但是一般的私有制是长期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的劳动能力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不同,他们分配到的产品也应该有所不同,而不能一律搞个平均分配形式。否则,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就存在剥削了。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肯定存在着强权政治,存在着特权私有制度,否则就不会出现“羊吃人”了。那时候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属于特权私有制度,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是肯定存在的。现在由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会的权利不断提高,资本家的政治特权受到了较大的约束,现在英国的剥削程度要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程度。当然,那个时候的马克思还只是停留在零和博弈的阶段,现在资本和劳动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尽管如此,私人资本仍然存在剥削的事实,它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二次分配的作用日益明显。将来我会考虑设计一套国家竞争资本主义制度,用国家竞争资本,通过市场的力量逐渐把私人自由资本驱逐出去,国家资本实现的利润全额返还给公众。以后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将会比资本获得大得多的分配,因为它们的地位日益突出,而且无法国有化和公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