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园自主创新步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


     2月11日,我应邀参加了海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由海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海淀区科委主任王际祥主持,与会的还有七八位专家。在会上,我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我说了一下海淀园面临的形势。我认为在金融危机后,创新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创新地图在发生快速变化,美国硅谷、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印度班加罗尔等国际知名园区都在采取多项措施吸引各种创新要素,积极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海淀园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中国的创新中心,也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要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加速创新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引领创新的能力。

     其次,我认为海淀园的创新环境还存在三个大问题。一是,大学在创新中的作用正在减弱。大学现行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导向与创新精神相背离,阻碍了创新。二是,天使投资不发达。天使投资人给予创业者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人脉资源,后者对于企业的成长、壮大比资金的作用要大的多。三是,原创的新兴产业少。过去三十年,海淀园、中关村乃至整个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都是通过“汉化”欧美等发达地区产品,跟随他们发展步伐发展起来的,原创的东西太少,类似于谷歌、微软、英特尔那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太少。未来十年,海淀中关村要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靠汉化和跟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培育原创的新兴产业,只有培育出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才能成长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

     第三,我认为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全球链接非常重要,跨区域创业者、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组织者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我们对海归创业者的研究来看,创业者一般是频繁往返于硅谷和中国大陆,他们成功的诀窍似乎也很简单——就是从硅谷获取的创意、技术和商业模式,加上从大陆获取的市场和人力资源。

     最后,我认为海淀机制体制创新的步伐要迈的更快一些,更大一些。美国有很多普适性的政策,但硅谷靠着先行先试,领先一步,迅速发展起来了。同样,我们国家的大环境对各地而言也基本都是一样的,但苏州,无锡锐意改革,先行先试,也迅速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总体看来,离市场越近的政府,越适于创新,越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区政府比市政府、比国家都更具有改革创新的基础和优势。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可以先行先试,我们海淀就要敢于创新、敢于负责任,将自主创新的步子迈的更大一些。


 

我的相关日志:
 
2010-11-02 | 创建全球链接,打造世界光谷
2010-10-30 | 与曹聪讨论中国科技政策
2010-10-27 | 空中飞人:走出去建立全球链接
2010-10-22 | 与台湾拓墣所探讨大陆与台湾的新兴产业合作
2010-09-28 | 硅谷的经济引擎:身处险境
2010-08-30 |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2010-08-23 | 一个智库的成长故事
2010-08-13 | 大国崛起需要丰富的区域创新作前提
2010-08-11 | 参加许良英90寿辰生日派对
2010-07-12 | 为“瞪羚企业”喝彩
2009-03-27 | 让海淀园成为中关村的核心区
2011-02-18 | 与宁波市领导谈发展模式
2010-11-06 | 腾讯和360都应该谨慎行事
2010-08-09 | 改革开放后十大成功商业模式
2010-05-19 | 与创业者讨论商业模式
2010-05-17 | 关于商业模式
2010-04-21 | 硅谷创新的秘诀:天使投资
2010-10-11 | 中国镍钴产业自主创新战略
2010-03-03 | 自主创新亟待加强制度建设
2009-12-19 | 自主创新道路应该怎样走
2009-11-25 | 让“火炬计划”成为新时期的主流计划
2009-11-16 | 自主创新不是自力更生
2009-11-12 | 警惕“国进民退”演变成一场改革危机
2009-10-30 | 加强中关村创新网络建设
2009-10-03 | 自主创新之路
2009-07-22 | 我看“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
2011-02-21 | 奥巴马到硅谷寻求经济复苏的原动力
2011-02-12 | 夏嘉曦:掌握着清洁汽车产业钥匙的“天才小子”
2010-12-03 | 在美国人家过感恩节
2010-11-17 | 萨特米尔:中关村的发展出人意料
2010-10-25 | 跨区域半导体产业组织者:陈立武
2010-09-09 | 刘宇环:产业跨区域转移流动的组织者
2010-07-22 | 区域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