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房政令是一剂良药


                                                   文/罗竖一

       据新闻媒体报道,从2011年2月17日开始,北京限房政令细则开始正式实施。至此,全国已有青岛、上海、济南、成都、北京、广州和南宁市等省市从地方政令层面落实了国务院于2011年1月26日推出的旨在调控房价的“新国八条”之举措。

  那么,这些政令于民众、于国家而言利弊何在、利弊之大小又如何?是否有利于遏制时下房价依然坚挺而继续呈现抬头之态势呢?

  笔者觉得“限房政令”是一剂良药。换言之,限房政令不仅可以遏制房价抬头之态势,而且可以医治众多国人过于崇尚超前消费思想之顽疾,甚至还有助于中国现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不尽科学所造成的诸多问题的解决。

  何出此言,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最近几年房价坚挺,甚至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首先对于家庭观念甚重的国人而言,自有住房的意义往往非同寻常,因此众多国人哪怕债台高筑,甚至从年迈体弱的父母牙缝里夺食,也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按揭购房。

  其次,正如2008年9月笔者于《迷恋房贷建爱巢未必能安居乐业》一文中所语:

  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随着房地产开发商的“百般诱导”,随着专家学者的“良苦解读”,而伴随着媒体的“轮番轰炸”,国人渴望买房子、换房子、住别墅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尤其是年轻人展望未来,或者直面婚恋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把“房子”,甚至“别墅”等话语挂在口边,含在嘴里,怀在心上,放进梦里。

  换句话来讲,在各方的“合力”撞击下,国人普遍接受了包括按揭住房等在内的众多超前消费之理念,即中华先哲所告诫的“寅吃卯粮”。

  于是乎,就有了房地产开发商、房产专家和媒体等所称的“刚性需求”。

  正因有此所谓“刚性需求”,即民众客观上能承受现有房价,故而房价高昂不肯低头。

  再者,国内外炒房团,以及其它投资性购房等,也是促使房价高昂,保持坚挺态势的重要因素。

  如今,通过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的“限房政令”,我们不难发现,有关条款对炒房、投资性购房等而言是十分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此类抬升房价的因素将会随着各地“限房政令”的落实到位,而走向衰落,甚至就此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

  譬如,北京市的限房政令指出,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下同)、持有北京市有效暂住证在北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简言之,所谓的“刚性需求”者数量必然降低,按照市场规律,房价自然难保目前的依然坚挺而继续呈现抬头之态势。

  据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2月17日,广州等地房管局负责人表示,可能不一定参照截至目前限制最为严厉的北京市之相关做法,而调整其此前已经出台的“限房政令”之内容。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可能。

  但无论如何,随着“限房政令”的落地开花,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减弱,而有利于确立更加合理、科学之经济结构。同时,在“限房政令”的撞击下,国人的消费理念、投资理念等必然也会发生转变。

  当然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然结合社会现实,通观全局,“限房政令”定然利大于弊。其实,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限房政令”是一剂良药,而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