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感悟语录


  社会民生类的建言文章和批评之声也是我的阅读重点,对开阔自己的眼界是获益不蜚,共鸣之声也不少。

  评《民生的重量 》:关注负面情绪,通过实际举措疏导不良情绪,引导社会舆论,使各种怨言得到及时消解,防范个体不良情绪的非理性宣泄,保持社会稳定。

  评《幸福的另一种解读》: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状况的满意度。按照马斯洛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人在这五个方面得到了正向体验和满足,就会幸福.

  评《当方舟子遇到王菲》:尽管许多人不喜欢方舟子,但完整、完善的社会不能缺少方舟子这样的人。

  评论《阅读的边界》:求知型阅读与休闲型阅读结合。

  评《湖湘书生爱论兵》:曾国藩本人的品学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他率领湘军攻下南京,打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后,有个最亲近的僚属写了一张纸条,建议他挟湘军余威,乘势北上,夺了腐败的满清的天下。可曾国藩看后将字条吞进肚里。假设崇尚洋务、饱学而又颇具改革眼光的曾国藩听从部属的建议,乘胜直捣北京,历史会不会改写呢?有人说大人物的言行便是一部历史,大人物的一个喷嚏都有可能改写一段历史,这话不无道理啊! … http://cvgo.co/NnU3En

  评《重新审视美式“宣传”》:美国的选举政治是美式宣传的典型,非常重视媒体形象沟通,善用眼见为实的艺术。

  评《从混沌走向有序》:新媒体让利益集团的声音不再垄断表达,谁在发言前都要想想别人的围观。

  评《寻找重构中国政治的力量》:现代技术和基于现代技术的互动传播将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

  评《改革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吴老警惕“把民众对腐败的憎恶,转移到一般富人身上”是警世之言。

  评【盘点】我最近的十条微博》:拜读蒋先生的竞争观:“我们不是要把竞争变成战争,而是把竞争变成竞技,把竞争变成互补,把竞争变成包容,把竞争变成力量”,我觉得体现了一个成功民营企业家的自信和胸怀

  评《成败在此一举》:要变革,但不要革命,这是中国的良性发展之道,这是保护老百姓利益、保持稳定的前进之道。吴老的全面改革的标题《成败在此一举》意味深长。

  评《今天我们怎样看待民企》:民营企业老板出事后企业能逆势增长,归功于保护民营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一体系保障政商关系朝良好的预期和方向发展,见邓清源《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根本大法一路护航》。

  评《沟通的五个层次》:沟通五层次与需求五层次有相通之处。精神默契成为最高层次的沟通,是受众基于自己的学识、观念、意愿而与沟通者不断达成一致,所有话语构成的符号契合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形成美誉度的形象,从而心有灵犀一点通。

  评《让“中国符号”感动世界》: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经过全民的精神过滤后成为文化符号,更能解读出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经验,并与现实结合成文化软实力。

  

  评论《职场沟通的潜规则》:沟通的关键是要注意话语情景。比方你有一个好点子,在大庭广众中对领导说,领导可能百般分析它的不是;如果在私底下向领导汇报,领导可能爽快地接受并赞许你真懂事、真有眼光。

  评《中国经济最大的优势是政治优势》:计划民权是有新意的总结.

  评《关于国民性之我见》:鼓励竞争的机制虽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但丛林法则必然导致弱肉强食、导致不择手段的信用缺失,使社会各阶层夜长梦多的焦虑迅速弥漫,有钱的、没钱的都没有安全感。

  评《中央与地方关系之观察方向评析》:赞同在可控的状态下扩权强县,中国复杂的国情和民众对民主的理解和民主权利的掌握程度决定其难以收放自如,比谁都需要秩序。以我的了解和观察,从经济层面来说,30来年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屡有发生。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权威,国内的经济一体化也难以实现。 

  评《转:文化2010,神话及其未来》:犀利、流畅的反思与预观,浮躁的时代需要传奇与榜样,需要冷静与沉思,需要批评与预言,需要总结与鼓励。

  评论了《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与重振》:民企在创业板上市所形成的财富剧增已受到较多的质疑,民企如何心安理得享受财富再分配的红利?我觉得必须以做大做强、为社会不断创造财富的企业家精神来消除民众对贫富分化的日益不满。

  

  评《亲兄弟明创业》:刘备创业,因兄弟相扶而兴,也因兄弟政治而亡。这在桃园结义便开宗明义:“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死”

  评《自己的战争》:我对情商的理解是,成功的职场人士,自我调控能力为首,别人打你的耳光还能陪笑脸的那种,否则去写小说。

  评《天地正气左宗棠》:由于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书生在大变局中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矢志不移,挥挥手就带来一片云彩,因而出现下笔写近、现代史就得先提笔写湖南人的格局。心忧天下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遇天下变局决不袖手旁观、勇于挺身而出的文化性格。

  评《当幸福成为施政关键词--需求分类与幸福城市建设路径》:为什么富人也喊不幸福?因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优胜劣汰中形成了社会精英阶层。但丛林法则冷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贫富分化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欠缺,更加深了阶层对立和人们之间的不信任感,幸福何来?比如先富阶层实现了个人的理想、抱负,将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但由于不太良性的政商关系和不正当竞争的较多存在以及人们对起点公平的普遍质疑,仇富心理一直挥之不去,以至“富二代”稍有出格就人人喊打,虽然一些有远见的先富人士着力改善这种不正常的对立关系,但阶层对立仍悬在头上,向海外转移财产成了一些人的选择。在这种社会状况之下,先富阶层的安全、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需求以及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等等低于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没有得到保障,这就是他们与穷人一起高喊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 http://cvgo.co/IBNbMb

  评《还有多少局长该鼓掌?》:县长熊抱美女主持与局长妙语化解睿智主持追问,是当今官员应对媒体的两种生态。不同的是一广为网友质疑,一普受博客赞赏。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这是新媒体改变政治生态的典型写照… http://cvgo.co/nYZNRz

  评《“国进民退”与“让步心态”》:对于国进,我们要尊重历史的选择,不能强力改变。对于民进,我们要尊重市场的选择,不能横加扭转,四次修宪,根本大法一路护航,发展民营经济的制度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当然我们要警惕集体无意思对制度环境的破坏。

  评《怎样才算战略知识分子》:学院派学者的使命是前瞻性,因而具有天生的批判性。智囊派学者追求的是现实指导性,因而修修补补的观点多,具有天生的实用性和求证性。具备前瞻性的人肯定是启蒙者和孤独者。

  评《微博搅动的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对于舆论的注释、消解、摧毁力量有非常警醒、精辟的论述:“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这是从宏观方面关注舆论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社会形态的反向破坏、摧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