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领域行业都有成功的大师级的人物,如果我们认真的研究一下这些大师的成功之道就会发现,那些最终为本领域、本行业大师级人物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某一次、或者偶然的成功,而是因为他成功的不断自我复制其成功,即其成功的“自我复制性”。投资也不例外。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有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其巨大财富全部来自他的证券投资。我们从他的投资生涯可以知道,巴菲特最早是以区区100美元起家的,而就这区区100美元的星星之火,竟然燎原起富可敌国的数以百亿计的财富。当然,这中间经过了长达50多年的成功投资,才使得他最终跻身于世界富豪之列。50年的投资生涯,他追求的目标仅仅只是每年胜过比较基准——标准普尔指数的10%。从1957年到2002年,巴菲特的记录是年均复利增长率23.5%,同期作为比较基准的标准普尔指数仅仅只是年均复利增长率9.8%。
正所谓“野百合花也有春天”,即使是普通的投资者在其投资历程中,也会有一年或几年甚至连续几年超越比较基准或大盘指数的骄人业绩,由此也可见,投资在短时期内超越指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持续超越比较指数,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到今天为止,能够持续半个多世纪超越比较基准指数的也就只有巴菲特一个而已,而短时期内超越指数的,仅中国股市开市以来就不计其数。巴菲特的伟大,在结果上表现为几十年投资业绩超越了比较基准,但其核心是在于他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成功模式。这种成功模式的可复制性,换句话说是盈利的可持续性,只有盈利的可持续性才可能造就投资的成功,因此,盈利的可持续愁眉不展性应该是所有投资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巴菲特是其心中的偶像,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然而,要想取得巴菲特式的可复制成功,首先要专注和投入,要将投资视为一切,甚至是生命,而不仅仅是工作或职业,更不能只是一种爱好。巴菲特的爱好和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看年报,索罗斯经常做梦梦到投资,彼得林奇在爱尔兰度假时想的是道琼斯指数而不是古老的城堡。这些顶尖的投资大师尚且如此,平常的我们总不能指望空闲的时候到旷野里跑了一天,就想着要在奥运会上获得马拉松金牌吧?热爱和投入是成功的可复制性的最关键因素。
在证券市场上,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的极端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普通投资者偶尔也能获取非常漂亮的业绩,就像2007年的大牛市,几乎所有的人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甚至有不少的投资者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当年表现最好的投资基金。然而,如果我们问问他们的投资历史,计算一下他们多年以来的投资收益率,我们却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羞于说出口的,因为能够持续累计盈利的投资者凤毛麟角。
而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像巴菲特那样不断的复制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