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兰武 文
北京等大城市的交通长期困扰着政府和市民,没到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上班族真可谓怨声载道。大城市真的不适合居住,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难道,汽车拥堵真的很难解决吗?
“顺风车王”邵阳人王永,在北京13年免费搭载万人的事实,除了王永本人应该值得赞扬外,这是否也给以乐于助人著称的国人提了个醒。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出现一万个王永这样的人,其交通情况又该如何呢?
“顺风哥”每天上班之前,王永都会沿着以人多拥挤闻名的344公交车路线去北京回龙观社区搭载要进城上班的居民。上万人坐过他的私家车,这些人都是路人,素昧平生;其中有心生疑惑的民警,也有欲行打劫的歹徒……
13年来,这个叫王永的邵阳人,渐渐声名鹊起,顺风车品牌蔓延全国。光头,亲和,睿智,是36岁的王永的形象与内涵的结合,今日的王永好像八面风光,然而有谁知道,这个开大奔的老板,其创业之路的辛酸?当年,22岁的王永踏入京城时,送给自己的第一个生日礼物“竟是围着三环跑了一圈”。谈起往事,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这可是个体力活!”北京三环一圈约有48公里,赶上马拉松了,即使是慢跑,也是个体力活。
为使顺风车制度化,他连续三年委托提交有关顺风车的提案和议案,他甚至计划拍一部关于顺风车的电视剧。
他从来不认为顺风车计划是一项微小的事业,他乐此不疲地推行着。除了是国内顺风车的发起人,全国青联委员、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是王永的另外身份。为此,他两度获得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在看看北京的交通。走在路上,一辆出租车乘坐一乘客的情况是非常之多,私家车上只有一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北京限制车号以来,一家买来两辆车的情况开始增多。节能减排的呼声很高,但是落实到市民头上,却显得那么艰难。说真的,人们的意识也很难统一,不像二十年前那样,步骤一致,一声命令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老百姓,执行到位。就连国家的职能部门也力不从心。
某地一统计局局长说,按照领导的意思去统计没有错。这样,就可以稳当当地做官。
在一些牵扯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比如私家车,房产等问题,统计部门总是显得那么艰难,一年到头,庞大的统计机构总能说不少令人积极乐观的数据。可市民市民的购买力却在下降,逃离“北上广”的事儿层出不穷。春节刚过,这种事实更加明显。春节里,大城市就像个“空城”。
“顺风哥”王永,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褒扬。政府也应吸取其经验,让社会更加有秩序。交通拥挤也是前进中的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