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房产商“讲道德”无异于“与虎谋皮”


新华网今日报道温家宝表示:抑制房价有信心房产商要讲道德。全文如下:

  新华网北京 227日电 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问题时,温总理说,我对抑制房价还有信心,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书关键在于决心。

  网友“想不到的多”:总理好。政府为了降房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老百姓感觉房价一直坚挺。记得去年2月,您在回答网友关于如何平抑房价的问题时说:“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想问,抑制房价,总理,您还有信心吗?

  温家宝:我还有信心。如果我没有信心,不去努力,那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我不仅要做这样的表态,而且要付出实际行动。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共先后出台了三次调控措施。应该说这三次调控措施总体上越来越有力,越来针对性越强。我们现在懂得了要把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控制住,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第一,必须增加有效供给。大家知道,去年我们投资兴建了保障性住房590万套,竣工370万套。今年,我们将要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当然,我知道许多网民提出了资金如何落实、土地如何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后管理、监督和退出机制如何建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现在就加以研究并且做好准备的。

  前不久,国务院主持各地与中央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书。关键不在一张纸,而在于决心。有了决心就会有资金,就会有土地,就会有办法。没有决心,眼前到处都是困难。我想中央已经下了这个决心,我们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再加上棚户区改造,不要走偏方向。

  保障性住房达到3600万套以后,在住房的覆盖率可以达到20%,这将有力地缓解住房的压力,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住房的要求。

  第二,还是要下决心毫不动摇地抑制投资和投机性住房需求。我们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是用差别化贷款利率、税率以及土地供应政策。我相信,我们经过一段的努力,我们会在抑制投机、投资用房上见到效果。

  第三,要管好市场。政府管好市场主要是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防止捂盘惜售,圈地不用。

  在这里我也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我知道处理房价问题要分清政府应该管的事和市场应该管的事情。对于政府应该管的事情,我们毫不含糊;对于市场应该管的事情,我们也要密切加以关注,充分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合理作用。同时,抑制那些不合理的房价。

  这件事情真难啊。有人说我“灰心”了,其实我没有“灰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一定会实现调控目标。

  这里我还想讲一点国情。这是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有人很少提到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稀缺的国家,住有所居并不意味着每人都有自己的住房。据调查,1998年,当时人均住房只有17平方米,去年人均住房达到33平方米,不能不说人们的住房多数得到了改善。

  第二,中国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率是比较高的,家庭自有住房率高达80%。据北京统计,拥有住房最低的平均年龄仅有27岁,这在世界上连发达国家都是比较少的。

  房屋是一个刚性的需求,这一代人解决了下一代人还需要。不断地有参加工作的人,不断有大学毕业生,不断有结婚的人。因此,希望我们群众理解,中国要有适合自己国情的住房政策。我提倡小户型,但功能要齐全。而且从现在建设就应该注意节能环保,不要贻误这个时机,这不仅对住房,而且对中国的建筑业的发展都会起重要作用。

 

点评温总理今天的在线交流与以往一样引起极大的反响,我在网上看到许多评论。我想谈谈温总理谈话中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信心问题,一个是道德问题,还有一个是保障房建设的问题。

先谈一下信心问题。温总理曾在国际金融海啸袭来时发出过十分著名的言论:“信心比黄金重要!”温总理这次关于抑制房价有信心的表述相信会引起大多数人们的共鸣和赞同,因为这样充满信心的总理才是值得人们尊重和信赖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理对于治理高房价都没有信心,那市场必然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去年底温总理在澳门发表的谈话就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被开发商所利用来进一步推高房价,而许多购房者也因此对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失去了信心。现在新国八条出台后,温总理再次表示有信心治理高房价,这对于目前楼市的走势将起决定性和引导性的作用。

但每次温总理在网上的谈话的内容,在新政调控目标上却未必能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温总理多次提出要使房价保持或回落到合理的价位,尽管到底什么是合理的价位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定义,但这一让人深受鼓舞的目标却从未在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中有所体现。调控的目的一成不变地总是强调“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开发商也总是将其解读成“中央并不打算让房价回落,只是希望房价稳定地上涨”。

二是谈谈道德问题。我觉得与开发商或多数的商人(少数儒商除外)讲道德,无异于“与虎谋皮”。商人的本性是要牟利的,而且有些商人为了获取商业上的利益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如果因为市场土地供应不足、而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房价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发商讲道德,不要过高地定价,不要牟取暴利,不要昧着良心赚钱,这可能吗?现在,如果能少一些官商勾结,为非作歹地通过抬高地价房价来掠夺民生财富就不错了,又怎么能指望开发商和那些贪官们讲道德和良心呢?和书生君子讲道德和良心还说得通,因为至少先哲教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此道也并不是指道德,而更多地是指方式方法。

三是保障房的问题。温总理介绍:去年我们投资兴建了保障性住房590万套,竣工370万套。今年,我们将要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我们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应当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再加上棚户区改造,不要走偏方向。保障性住房达到3600万套以后,在住房的覆盖率可以达到20%,这将有力地缓解住房的压力,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住房的要求。

温总理还表示,国务院主持各地与中央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书。关键不在一张纸,而在于决心。有了决心就会有资金,就会有土地,就会有办法。没有决心,眼前到处都是困难。

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目前这1000万套保障房并没有全部资金和用地的落实和保证,还要靠地方政府用决心来解决资金、土地存在的缺口问题。为什么中央不拿出适当的资金来支持地方建设保障房呢?地方政府如果资金来源不足,就会变本加厉提高地价房价来增加收入,或者债台高筑靠借钱来发展保障房。

今天新华网还有一个新闻,是报道全国社保基金首笔支持保障房投资选中南京,30亿全国社保基金将以信托贷款形式投入南京保障房建设,这是全国社保基金首次用于保障房建设(本话题还将另行专题探讨)。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得到社保基金的支持,而且如果将来这些保障房项目不能还本付息,政府又不愿意承担偿还责任的话,又该怎么办呢?即使地方政府愿意承担债务,负担也未必比商业银行贷款负担轻松。

另一个方面,温总理提到5年后保障性住房达到3600万套后,住房覆盖率将达到20%,这应该是指住房总量的比例,而不是新增供应量的占比。但目前保障房监管的制度并不健全,廉租房和经适房发展多年还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漏洞;而公租房现在连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也没有,只有一个指导意见。

如果不将保障房的制度健全完善,一下子大规模地发展保障房恐怕会欲速则不达,甚至有可能成为官商勾结、寻租牟利的机会。不过,我倒很赞同大力发展公租房,这对于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会起到一定作用;而限价房也应该适当考虑,这也是可以增加普通中小商品房的有效途径,而受众也是夹心层的住房困难户。

还有就是,我们一下子发展这么多保障房,会不会对商品房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评估。因为保障房供应量虽然增大了,但商品房的供应量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保障房是否能按计划来投资建设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资金和土地落实不到位,1000万套的建设目标即使签下责任书,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方政府也未必能按时达成任务。

 

                             2011年2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