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曲线购房纯属调控恶果
2011年1月26日,中央对楼市第三轮调控吹响“集结号”,限贷、限购、提高二套房首付等频频“亮剑”。面对重磅新政配套细则出台前的空当,各路买家纷纷出手抢搭楼市末班车,规避调控的“秘笈”也是暗流涌动。楼市调控趋严,社会乱想增多,一是国内房企并购因楼市新政,多重政策的叠加效应下,今年并购将出现增长。二是京籍假离婚可骗房致富北京夫妻不妨利用户口假离婚,赚取购房佣金致富。三是假 离婚、玩转赠、借身份证买家和卖家,先假 结婚、再离婚,房子作为离婚财产分配给买家。
四是挂靠集体户口、代办社保税单挂靠到一家公司并缴纳一定的社保费用,就可以补缴过去一年的 “四金”.五是只公证不过户炒房客因房产新政颁布后炒房风险增大,不愿继续履行合同而违约。六是贷款中介提供“包装”规避 贷款中介公司表示通过他们的一番“包装”,消费贷款购房绝无问题.
外地资金仍能曲线炒房,此次房地产调控政策,冻结中产阶层买房行为的目的,则是为商业银行的天量贷款安全保驾护航。警惕户籍制度因限购细则开历史倒车,因户籍的不同而体现出的不同的国民待遇,既把“非本市户籍”居民的权利打回了原形,也裸陈出地方政府致力于消除户籍壁垒的有限诚意。限制外地人买房是个蠢办法,北京房地产新规让北漂感到憋屈,人觉得短期内没指望能在北京买上房了,他们因焦虑而抱怨。那些拥有很多房产的投机客也大光其火。
楼市调控,到底带来了什么?一是心理上预期调控会使房价下降.房地产限购合理,在价格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消费性需求开始入市。观点1地产限购是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比传统的调节手段更为有效,但其成本也十分明显,即,它阻碍或推迟了部分消费需求的实现。观点2实现的前提是政府要有一定的决心,一定的持久性,要坚持一段时间。其次,政策要有一定的改进和优化。
二是调控只会增加买房者负担.扭曲的调控政策催生嚣张的投机者,在楼市调控过程中,越调越涨,成了一个现象。观点1很多城市,被逼实施限购令,而且与户籍挂钩,这样的政策,只能使一段时间内,市场成为一潭死水,一旦松开,就会报复性反弹。观点2中国就是有一批游资不受限制于央行的信贷规模大小,银根是否松紧的炒客,很难用扭曲的货币政策和压制政策,来圈住这些资本。
三是限购令,无辜的被限者限购令的内容是对我们外地户籍的一种歧视,没有人人平等可言,本来交易是一种自愿行为。外地人怀揣梦想,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心情不难理解。可限购政策,何尝不是致力于控制房价、保障百姓生活?“限购令”真的能降房价吗?如果楼市向下调整,那么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将下降,从房地产繁荣中获取的税收将下降,他们会期盼吗?
楼市调控后出现的乱象?为购房而采取合理的手段是正常现象.如果是不合理的手段就是不正常。出现这些乱象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楼市市场化直接结果 二是与当前的“住有所居”楼市调控有关。三是与国人的固有住房观念密切相关。四是与购房者对调控丧失信心,担心房价会继续上涨,现在出手是对的。五是开发商不降价,购房者住房需求急迫,不等了。六是高房价面前,又受到购房指标,因此提出想办法出手,不排除部分购房者从中获利的投资投机炒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