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售楼处 GDP与公平较量不止是人为的悲哀
文 陶凯龙
据《羊城晚报》报道:近日,一则《盘锦引来了最牛开发商,售楼处建到了市人大》的帖子被各大网站转载,并引来网民的议论。网帖称“辽宁省盘锦市市民近来上街发现,从前路过市人大前面所看到的庄严的大楼、敞开的电子大门和神圣的国旗国徽,被一家开发商的售楼处给挡住了视线。
一句话,只要和经济发展GDP挂钩,一切雷人的行动和语言都可能发生。
人们不禁要问:堂堂的辽宁省盘锦市人大常委会为何竟给一介楼盘的售楼处给挡住?而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表示,售楼处建了2个月了,不过是个临时建筑,楼卖完了自然会拆除!
甭管是否拆除,正如一个网友所言,:“排除利益纠葛,人大又怎么了不起了,外面怎么就不能卖楼了?只是我唯一的疑问是,如果是卖烤红薯也可以么?”通常是一经新闻媒体曝光,政府行政执法主管领导一句令下,全副武装的城管和警察动用机械化作业强制拆除建筑物甚至生拉硬拽强制带离现场甚至挥拳相向,满地瓦砾,甚至是血污对于经历丰富的公众已经不是什么新闻!那么,当地的行政执法部门怎么了?为什么如此冷漠,无动于衷?
话句话说,最牛售楼处之所以牛,不是建在人大常委会门前的表面现象,而是通过最牛售楼处可以看出一种不公平。
如果主角换成普通公众,那结果肯定不一样,谁见过卖红薯的老百姓在政府机关门口建立建筑摆摊高声叫卖商品?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就可以,就因为主角拥有财富,可以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也因此使一些官员沾光,达到某些官员和公仆官路升迁和个人腰包鼓起来。事实证明,一旦利益与DDP挂钩以后,往往简单的事情也变得极其复杂。
正如评论认为:或许“最牛售楼处”背后或许真的没那么多网友质疑的“猫腻”,或许政府和人大有关部门也是从大局出发给开发商开了点绿灯,但是好事也得办好才行。
这个“最牛售楼处”既然引起了这么多争议,那么有关部门至少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明确这个“临时建筑”未来是否拆除、何时拆除,开发商在这样的黄金地段建售楼处是否获得了额外优惠以及是否有税费减免等问题,这既是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需要,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需要。
只是这一切都没有,只是公众的一厢情愿而已。
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被公众称为“最牛售楼处”或许在国内并不是第一家,但是事件本身说明了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平加之高物价等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生存的巨大压力, 一旦涉及到民生问题都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而党地方经济发展的GDP与民生和公平较量没有真正的赢家,这一切不止是人为的悲哀,更是制度和执政人士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