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一条条古朴的、幽雅的、熟悉的、亲切的胡同。据说,
"胡同"一词出现在金、元时代,来源于蒙古语系,是女真人和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按照自己的习惯把城市的街巷称为"胡同"的。那么,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听老人们说:"大胡同三百六,小胡同如牛毛。"意思是,多的数也数不清。为此,文人们也有"庶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之间"一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城的胡同越来越少,代之为一栋栋高楼大厦。这里我们能够展现的只是一些古都胡同文化的历史陈迹,胡同天地里的百姓世相,京味京韵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氛围。
白塔寺东夹道
妙应寺内有一座喇嘛式白塔,所以寺又名白塔寺,它所在的胡同则名白塔巷。白塔寺东夹道位于白塔巷以东。

胡同里的阳光
为了宜于通行和采光,元代规划的城区胡同宽度约为9.24米,由于两旁房舍低矮,即使在冬季,只要是晴和的日子,胡同里便充满阳光。
|

大李纱帽胡同
与大栅栏相去不远的大力胡同旧名大李纱帽胡同,原是帽市,如今名实全非。
|

樱桃斜街中的小胡同
樱桃斜街是与大栅栏相通的一条斜胡同,两旁多窄小幽巷
|

北海夹道

有石敢当镇守的腊库胡同
石敢当是中国民间的驱邪镇宅之物,用石料雕成兽头形状,安置在宅门上或街巷入口处,如今,在北京已成为稀有之物。
|

夏日午后的草厂七条
前门外大街东侧,有十条以“草厂”为名的胡同,依次纵列。这里原是元代堆放覆盖城墙的苇草的地方。因为元代城墙是用土夯筑的,每至雨季,需在墙顶覆草,以防止雨水冲刷。
|

弯曲如弧的胡同

九弯胡同

牛街及通向街内的胡同之一
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内,有一条纵向的街道,名为牛街,是京城内的回族聚居区。牛街西侧由北至南排列着众多小胡同,也多以“牛街X条”命名。
|

花市上四条
从十八世纪始,外城东北角一带的住户多以售卖鲜花或制作各种质料的假花为业,曾一度闻名京城,出现了近20条以“花市”为名的胡同。后来花业萧衰,市遂不存,“花市”之名却保留至今。
|

西兴隆街的早晨
胡同旁的早点摊座无虚席,蹬三轮的工人开始出门揽客。
|

大菊胡同
胡同两侧槐树成行,枝柯相交,每至夏秋犹如一条绿色长廊。
|

小经厂胡同

以姓氏命名的方家胡同
这类胡同在京城难以计数,如史家胡同、刘家胡同、姚家井、裘家街等皆是。
|

胡同里的人力三轮车

雨夜中的小雅宝胡同
大、小雅宝胡同是朝阳门内大街南侧相邻的两条胡同,原名大、小哑叭胡同,后来利用汉语字词谐音异义的特点雅化为现名。京城胡同定名常采用这种手法化俗为雅。
|

演乐胡同
原是元明两代教坊司所属乐队演习奏乐的地方,地处报房胡同的东南。
|

南吉祥胡同

跟爷爷去遛鸟

走街串巷的卖花人

自得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