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100美元与第四次石油危机缘分尚浅


油价100美元与第四次石油危机缘分尚浅

 

白明

 

恰巧在辞别虎年迎来兔年之际,国际石油市场却最先看到油价兔子般跳跃。201121,亚洲交易时段电子盘国际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上方,而在此前一天,英国伦敦洲际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01.01美元,这是200810月以来国际油价第一次重新站上100美元关口。

众所周知,中东在当今世界上有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由于拥有苏伊士运河,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埃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看来,苏伊士运河已经成为中东原油外运的重要通道。我看到一份资料,每天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原油达240万桶,接近于伊拉克或巴西的日产量。近日,埃及政局出现动荡,人们又一次将国际油价与埃及这个文明古国挂上了钩。

早在197310月,随着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针对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阿拉伯国家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除了欧佩克决定提高石油价格,中东阿拉伯产油国还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西方国家经济因此而恶化。事实上,即使没有出现石油禁运,由于埃及军队越过苏伊士运河收复西奈半岛,国际石油运输条件也受到严重冲击。两个月时间,国际油价则从每桶3.01美元升至每桶11.651美元。

时过境迁,造成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攀升的因素有很多。目前来看,国际石油供求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看来,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在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虚拟经济畸形发展着实害人不浅,过剩的流动性使各种热钱对于炒作美国资本市场心有余悸。伴随美元流动性增长,今年1月衡量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汇率走势的美元指数下跌了1.6%。相比之下,由于大宗商品本身具有稀缺性,再加上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需求日益增加,国际上的一些大投行正在越来越热衷于对石油这样的大宗资源性商品加大炒作力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不久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调高至4.4%,因而国际社会看好油价走势也有其经济基本面支撑。可是,由于欧债危机、亚洲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而约束投资等因素的作用,油价的上涨力度还不应当像脱缰野马。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一场零和游戏。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1974年,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1.75%0.5%3.25%。相反,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不过,上世纪70年代末发生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和在90年代初发生的第三次石油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具有泛地域性。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真正发生了石油危机,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借石油危机捞到好处,石油危机很可能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负和游戏。

应当看到,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在苏伊士运河上,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确发生了军事战斗,也的确影响到石油的运输。不过,现在埃及出现的证据动荡至少从表面上看还是埃及的“内政”,只限于埃及的反对派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事实上,无论穆巴拉克是否下台,埃及终归要吃苏伊士运河这碗饭的。即使在埃及证据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不安定因素也基本上集中于开罗等几个大城市。现在看来,埃及是不可能宣布苏伊士运河断航的,但有可能因为罢工、骚乱等因素导致苏伊士运河不能正常航行甚至瘫痪。果真出现这种状况,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热钱岂能轻易放过如此良机,一定会趁机在国际市场上对石油价格放手炒作一番的。现在看来,苏伊士运河无恙,而借助埃及政局动荡这一题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攀升至每桶100美元之上,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国际炒家的小试锋芒。如果量化宽松等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区区每桶100美元的油价也只不过对兔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兔市”行情起到一个助力作用。

退一万步说,即使苏伊士运河的航运真正受到影响甚至断航,国际油价也未必会呈现出普遍大幅度上涨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说?还是一种“山顶效应”。大家知道,由于运输成本高以及山顶上的游客极为口渴,山顶上的水卖得都会很贵。然而,就算山顶上的水卖得再贵,山脚下的水依然会卖得很便宜。实际上,这也就是一种市场分割效应。如果一个完整的世界石油市场因苏伊士运河之故被切割成几块,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应当是欧洲国家,亚洲和北美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众所周知,欧洲史中东石油的需求大户。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从苏伊士运河运输中东石油大约只有绕道好望角的一半距离。苏伊士运河一旦瘫痪距离,许多欧洲国家进口中东石油的运输周期就会拉长,运输成本也要效应增加。相比之下,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主要从苏伊士运河东侧国家以及非洲运输石油,美国则大量从拉丁美洲国家进口石油,进口一些中东石油业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运输。因而,即使苏伊士运河瘫痪,也不会对亚洲和北美的石油供应产生致命性威胁。果真苏伊士运河瘫痪,很可能出现欧洲石油大涨,亚洲和北美市场油价小涨的局面。至于这样才能够看出来国际市场油价的这种差异性,届时看一看伦敦渤海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和在纽约上市的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在价格走势上的离散程度就一目了然了。

目前来看,上述分许只能够算得上是提前做沙盘推演,而实际情况原味到这个地步。市场担心关键的能源运输通道可能受阻,进而造成全球一些地区的供应中断。不过,苏伊士运河运营机构131对外证实,运河航运正常。

总的来看,国际油价攀升至每桶100美元的高度与埃及有关,但更与量化宽松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基本面有关。从这个意义上看,油价上每桶100美元与第四次石油危机或许有缘,但缘分尚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