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鲜为人知的显赫家世


绝代才女张爱玲的作品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张爱玲的作品取材于世俗生活,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派的要领和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风格绮丽而且充满丰富的意象。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和权威之一、英文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认为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当推张爱玲为第一高手。夏志清说,钱钟书的巧妙譬喻,沈从文的乡村风景,在描写上可与张爱玲相比,但在意象上只能让张爱玲独领风骚。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都用视觉想像加以描绘,其华丽程度可与济慈媲美。其对女性角色衣饰的描绘,更是直逼《红楼梦》。

   

张爱玲作品中的非凡意象,得益于其出身豪门家族的生活阅历。在现代著名作家中,张爱玲是唯一真正具有贵族血统者。

   

张爱玲似乎很少数说她的显赫家世,但晚年写的《对照记》是个例外,大概是人之将老,特别想追根溯源吧。《对照记》共收照片54幅,大多是张爱玲自己的个照以及她与家人朋友的合照,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她祖父母的照片。张爱玲自己在书中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所以在这里占掉不和比例的篇幅。”

   

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字雨樵,曾任安徽按察使。咸丰年间,李鸿章回乡间办团练时曾得到张印塘支持,两人共同镇压太平军,可称世交。张印塘的儿子张佩纶,即张爱玲的祖父,由于父辈的关系,受到了当时权倾一时的李鸿章的关注。光绪五年(1879年),张佩纶母亲毛太夫人去世,李鸿章就托人邀张佩纶入幕,接着张的原配夫人朱芷芗也去世了,张佩纶回乡营葬,路过天津时,面见李鸿章,虽辞谢了入幕邀请,却接受了李鸿章为营葬之需的千两白银。这使张佩纶很感激,在日记中曾记这件事:“先世交情之耐久如是,孤儿真感德衔悲也。”

   

祖父张佩纶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少时熟读经书,23岁便中进士,开始就是翰林,1875年,以编修大考擢升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1882年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凭着一支笔,张佩纶参倒了许多的贪官,也得罪了不少的人,被誉为清流健将,名震天下。中法战争时,其以一介书生统兵与洋枪洋炮的法国鬼子对阵,兵败后被朝廷革了职,发配到了边疆。数年后,张佩纶又以一个罪臣之身,得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李鸿章很欣赏张佩纶的品行与才识,有意促成他与自己女儿的婚事。

   

光绪十四年(1888年),李鸿章的大女儿李菊耦嫁给张佩纶做继室夫人。李菊耦时年二十三岁,知书达礼,貌美如花;而张佩纶已年届四十,据京中同僚说他已蓄须,是“美须髯”,即有一把大胡子,又结过两次婚(原配夫人朱芷芗、继室边粹玉均已去世),而且是一个流放归来的罪臣,怎么讲两人都不相配,然而如日中天的李鸿章却偏偏挑选了他当自己的乘龙快婿,留下了一段当时文人称羡的佳话。《孽海花》生动地记述了这桩在当时极为轰动的豪门婚姻。也有好事者借此调侃一番,如梁鼎芬为张佩纶一张画题诗竟写出“篑斋(张佩纶号)学书未学战,战败逍遥走洞房”之句,玩笑中不无讥讽。

   

张佩纶为迎娶李鸿章的千金李菊耦,不惜重金购下南京著名的豪宅----张侯府。据说当时的建筑主要有三幢,呈品子形分布,南侧一幢似为主楼,东西两楼各连着一个花园。张佩纶将东楼命名为绣花楼,专为李菊耦即张爱玲的祖母居住。

   

虽然张佩纶在任时也只是一个穷京官,但有李鸿章给女儿的嫁妆做经济基础,张家在南京的生活想来应该是不错的,况且还住在那样带花园的大宅子里。张爱玲在《对照记》中说:“……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我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者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在南京的这所带花园的大房子里,张佩纶夫妇不但合写了一本食谱,而且还合著了一本武侠小说,其“诗酒风流”的豪门生活真是雅致!

   

张佩纶学问渊博,当时与张之洞并驾,毕生致力于研究《管子》,擅长奏议,著有《涧于集》、《涧于日记》。张佩纶晚年看透了官场上的世态炎凉,坚辞了清廷以四品京堂的再次起用,并写下“袖中合有屯田策,懒向辕门更纪勋”等诗句以明志。1903年正月七日,张佩纶病死于南京,终年56岁。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就出生在南京的这所富丽堂皇的张侯府内,并在这里迎娶了张爱玲的生母黄逸梵李菊耦在世时便为她的儿子张志沂定下了这门亲事。1916年,两人结婚时都是二十岁,新娘黄逸梵非常漂亮。然而,这个婚姻是悲剧。张爱玲说:“我母亲还有时候讲她自己家从前的事,但是她憎恨我们家。当初说媒的时候都是为了门第葬送了她一生。”

   

黄逸梵亦是门庭显赫,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军门黄翼升。在李鸿章淮军初建、开赴上海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节制,是他的副手。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的向西突围,又为清政府立下了功劳,功封男爵爵位。黄家在南京也留下了房产,在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现在被称为军门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状元府的一部分,黄翼升到南京任职后,曾将西侧厅改建为生祠,以炫耀其战功。皇帝命人查办此事时,李鸿章曾为其庇护。

   

1894年,黄翼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只有一个儿子黄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举,黄翼升为他捐了道台,承袭爵位后,便赴广西出任盐道。这位将门之子,婚后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从长沙家乡买了一个农村女子给他做妾,有身孕后,将其留在南京。黄宗炎去广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气而亡故,仅活了三十岁。黄宗炎死后,全家人都关注着姨太太的临产,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双胞胎。女孩子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莹又名黄逸梵,男孩就是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

   

张爱玲父亲这辈人中,最辉煌的是她的“三大爷”张人骏(父亲张志沂的堂兄)。张人骏是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总督府就在南京。如今南京长江路总统府内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楼,就是张人骏任两江总督是所建,1910年建成。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很有才华,靠父辈的余荫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但没什么远大志向,并沾染了富贵之家少爷的所有毛病,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儿。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她虽然生身豪门,但由于是小妾所生,父母又早逝,因此童年并不幸福。她缠过脚,又深受五四新潮的影响,上世纪20年代出国留洋,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沐浴欧风美雨后,她已经完全是一个新派的女性了。作为张志沂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她自然无法容忍丈夫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更看不惯他无所作为,最终两人的婚姻破裂,黄逸梵本人孤苦地死在异国他乡。婚姻解体后,张爱玲的父亲就更自由了,把一个妓院里的“老八”接进家门。后来,他经孙用时的介绍,再娶了孙用时的妹妹孙用蕃。

   

张爱玲的这位后母也是大家闺秀,是光绪帝师孙诒经的孙女,其父孙宝琦,曾两度出任北洋军阀时期的国务总理。孙宝琦治国治家均清廉严正,子女个个品行端庄,使得京城内的豪门大户争相与孙家攀亲,竟有“孙家的女儿大家抢”之说。孙用蕃是孙宝琦的第七个女儿,是在张家没落时嫁到张家的,并与张爱玲的父亲白头到老,相携以终。但张爱玲与孙用蕃的矛盾很深,她还曾打过这个后母一记耳光。

   

家族的日趋衰败,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自然给女儿张爱玲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以后曾多次体现在她的作品里,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刘继兴认为,在张爱玲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既流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血液,也吹着新鲜的来自西洋的风。传统和现代、守旧和改革、旧式与新式,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共生与交织中,造就了张爱玲日后惊艳的文字与绮丽的文学风格。

  

在1943至1945年间,张爱玲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许多的文章。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基本集中在此期间。解放后,张爱玲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写下了《十八春》、《小艾》等作品,可是她还是感觉到她无法适应时代,于是她选择了逃避,先到香港,后移民于美国,一直到她去世。在美国期间,她主要从事以前作品的整理与改写,晚年投入很大的精力于《红楼梦》的考据与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的翻译。1995年9月8日,七十五岁的张爱玲孤独地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一代杰出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从尘土里开出的花”复归尘土。(刘继兴)

 

刘继兴之毛泽东系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幽默诗 毛泽东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谁? 毛泽东的黄河情结 

毛泽东欣赏的“党内一支笔”   毛泽东交往最多的老同学  《水浒传》让毛泽东赢了蒋介石?

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谁?  毛泽东钟情的三项体育运动   毛泽东笔下的两个汉奸文人

毛泽东最爱读的一部幽默小说  毛泽东评点最多的古人  唯一敢对毛泽东蒋介石都多次直谏的人 

毛泽东与蒋介石晚年的默契“合作” 毛泽东唯一写文革的诗 毛泽东与鲁迅彼此是如何评价对方的? 

毛泽东为何说人民军史要从叶挺写起?  毛泽东六赞刘伯承  毛泽东为何1943年才正式成为全党最高领袖?

毛泽东写给女性的六首诗词     毛泽东晚年为何说要去“卖年糕”?  毛泽东的四次“上兵伐谋”

毛泽东八评赤壁之战  毛泽东比蔡和森“略输文采”?    毛泽东的幽默纸条竟然救了一位名医

毛泽东邓小平都爱看的一部小说   毛泽东两代人婚姻“亲上加亲” 毛泽东最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

毛泽东是如何将《周易》运用于战争的?  对毛泽东影响很大的七位老师   毛泽东曾用过的二十六个名字

毛泽东痛失几位亲人时的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的27个谜语  毛泽东为何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毛泽东特喜欢的三首讽刺散曲  毛泽东铁面反腐处死七个贪官 毛泽东为何对军衔制立而又废?

毛泽东与国民党的两次诗词大PK  毛泽东是如何看待中医的?  毛泽东眼中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

 

刘继兴文化文章:  妙笔生花的老报纸标题  “乱七八糟”源自史上两大内战 五首雷人的经典啰嗦诗

农村春联的冷幽默  书生气:文化名士们的真性情 不可不看的一组超短妙文!  古代食文化的经典之作   

谁是蒙古征服史中最难啃的骨头? 三国赤壁究竟在哪里?  史上最绝妙的名人联 飞扬文字之浪漫集结

《西游记》:长盛不衰的成功学读本    太平天国的两大藏宝之谜       鲁迅鲜为人知的两首打油诗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瓦解于鼠疫?   一则妙趣横生的文化谜语   中国人寿竟然老用错成语“一言九鼎”

中国古代十首经典艳情诗 挽救了许多生命的六个字 文人遭遇的离奇骗术 历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

《执政能力》中“葛优书记”原型是谁?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刘继兴精品文章之历史牛人系列      大老粗们的那些豪迈诗   曾国藩曾因天赋不高遭小偷奚落

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少林寺走出的两位开国将军    吴佩孚的幽默批示太有才了

李自成:史上最牛的下岗工人   第一个火线牺牲的我党早期领导人是谁?  王明与张国焘的两次较量

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四个侧面       章太炎捧杜月笙臭脚使国学蒙羞?  最荒淫无耻的民国军阀是谁?   

金庸笔下有违科学的三处硬伤     金庸不熟悉科技史闹出六大笑话   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竟是文弱书生  

秦始皇:中国旅游开发第一功勋     李白:主业开矿副业写诗        美色当前,令孔子大跌眼镜两将军

鬼谷子: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  从奥运明星中走出的军事天才     史上最搞笑的大国首脑         

唯一被国共两党都开除党籍的牛人  削发为僧的两大绝代风流才子     拥有40位妻妾的民国风流将军

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人是谁?       比周星星还能扯的搞笑皇帝       风流成性的大汉奸周佛海

令蒋介石戴笠杜月笙胆寒的杀手    钱钟书《围城》之外的俏皮话     达·芬奇:空前绝后的多学科通才

李敖最羡慕的风流男人是谁?    历史上最恶毒的文痞之骂           文人赠给盗贼的三首绝妙诗

林彪早年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从奥运明星中走出的军事天才        "民国第一写手"的传奇文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