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主任认错彰显两会民主理念提升
“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这样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也如实地向社会作出检讨。”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在回应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十一五”的目标,采取拉闸限电等措施时,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7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与会委员代表,还是广大民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两会年年天,年年有新气象,最突出的就是,民主氛围越来越浓郁了,大家畅所欲言,平等对话,甚至于展开观点交锋,这对于广纳群言,更好地参政议政,促进政府规划、政策、方案更科学、合理、给力,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张平主任的检讨,则让我们欣慰地看到民主理念在两会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底,为执行节能减排“死命令”,完成“死任务”,多个省份出现了不和谐的“拉闸限电”现象,河北安平每供电50个小时停电22个小时;山西省晋城市居民生活用电1个月被停14天;安徽省全椒县拉闸限电,医院做手术要靠发电机;河南省林州5000户居民被停暖过冬,等等,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和强烈不满。
尽管一些地方的极端做法受到批评,并且得到及时纠正,但其中暴露的政策层面上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上坦承:还缺乏经验,工作上确实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导上也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不仅表现出直面问题的勇气,而且体现出勇于担责的姿态,而这些无疑是作为政府部门自我纠错、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前提。
不只把问责的板子打在基层官员身上,而勇于自我揭短,自找差距和不足,发改委主任的公开“认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种开放开明的胸怀。不只讲成绩,不讲问题;不提到成就滔滔不绝,讲到缺点则含含糊糊一带而过;不只盯着基层、别人的缺点,对自身的缺陷和错误遮遮掩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对话和协商,也正是两会彰显的民主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