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确立“十二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8∶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是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2月18日闭幕的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山东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2万亿元和3万亿元,去年达到39416.2亿元,年均增长13.1%。“十二五”时期,山东省确定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今年为10%左右。姜大明解释说,这个目标综合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一方面,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调整结构创造宽松环境,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在安排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时,姜大明提出: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各部委的战略合作,实质性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国家新药研发平台和山东省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搞好济南、青岛、烟台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姜大明就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说明时强调,《纲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自主创新、重大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

  从2月18日闭幕的山东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获悉,山东省省级预算今年将安排近14.58亿元支持自主创新,比上年预算增加2.68亿元。

  一是支持科技研发应用。安排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资金5.05亿元,支持实施十大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安排信息产业发展和电子政务专项资金1.46亿元,重点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安排产业技术研发等资金1.39亿元,支持工业创新设计、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等。安排自然科学基金、专利发展、科学技术奖励等资金1.31亿元,推动科技原始创新。

  二是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安排山东省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资金1亿元,量子保密通信实验网建设资金3000万元,山东省国家新药研发平台建设资金6000万元,山东省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资金5000万元,重点实验室及省属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资金9100万元,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支持引进和培养人才。安排1.45亿元,继续实施“泰山学者”工程,并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经费资助。安排1000万元,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才专项资金。安排驻鲁院士、博导、人才智力引进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5013万元,吸引各类人才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