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银行不良贷款将迎来“双升”的拐点


   

自从中国银监会2003年成立后,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数据显现出非常明显的“双降”的趋势。2003-2010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9%13.2%8.61%7.09%6.17%2.4%1.58%1.14%。不过不良率的下降主要是银行贷款余额大幅上升将不良贷款“稀释”的结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净减量并不多,从2003年末的21045亿元降至2010年末的4293亿元,而且仅2008年,农行股改就一次性剥离了近8000亿元的不良贷款。

从去年末1.14%的不良贷款率来看,已经很难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仅如此,2011年中国银行业将迎来不良资产“双降”趋势的拐点,实现“双升”。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 39表示,今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2%左右,不会超过3%。相对于去年末的1.14%,意味着商业银行今年不良贷款率将倍增。假设阎庆民预测成真,即使不考虑今年新增的七八万亿人民币贷款,不良率增长到2%,则不良贷款将从去年末的4293亿,增长至7531亿,净增约3200亿。

虽然日前评级公司惠誉称因创纪录的房贷和房价暴涨,中国在2013年年中之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风险为60%。不过今年1月,国际评级公司标普的信用分析师曾怡景表示,内地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比率或升到3%4%。去年12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曾表示,在银监会实施了更严格的风险分类和监管后,如果把融资平台、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因素都加进来,监管当局估计未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他认为,对中国这样的高增长国家,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预计201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增”的主要风险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2009年中国银行业贷款发放过于激进带来的恶果。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总共发放了9.58万亿的人民币贷款。不少贷款发放非常匆忙,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够深入,投入的项目投资回报率差。

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提计标准的提高和风险的暴露。截至2010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银监会去年12月要求,平台贷款的项目自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融资平台贷款,至少应归为次级类;不足80%的,应至少归为可疑类。并且银监会将推进平台贷款的清收,将三四年后一次还本付息的贷款的风险提前暴露。

三是房地产调控导致商品房量价齐跌后的负面影响。39,阎庆民就预计,房地产调控将在半年左右显现成效,房价下跌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但银行早已采取了相关预防措施。由于去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了近40%,今年商品住宅供给将增长较多。在多数城市外地购房者购房量占总成交近四五成的情况下,限购令将导致需求的显著下降。虽然普遍预期房企可以“撑”半年,不过不少中、小房企将首先发生资金链的问题。一些长期未浮出水面的“假按揭”、部分投资者较大的杠杆炒房等风险将显现。

虽然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双升”,但并不足以爆发银行业危机。仅去年,商业银行预计就将实现近8000亿元的利润。同时商业银行2010年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已升至218.3%,贷款减值准备金超过8000亿元。这都基本可以覆盖不良贷款率升至2%时的不良贷款。更何况,不良贷款中,次级与可疑类贷款,一般不会完全形成损失。去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14%,但损失率贷款仅占所有贷款的0.18%

长远来看,中国银行业陷入危机的概率也不大。上世纪银行业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财政收入不足导致不少银行贷款充当了财政拨款,用于清还“三角债”或用于亏损企业的工资发放。否则无法解释产能紧缺,并且经济高速增长的1994年,贷款的不良率也已达到20%。而目前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已大幅上升。

银监会主席助理明确年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倍增。但银行去年的利润和贷款减值准备金就基本可以覆盖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商业银行有较强的承受能力,陷入危机的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