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日前发表2015年中期战略。而仅在一个月前,通用汽车CEO艾克森访华时曾放言“超过丰田,我们有详尽的计划”,丰田的中期战略在某一方面而言,也可看作是一份更加详细的回应。
无论从销量、布局、还是潜力来看,至少目前丰田依然是世界汽车界的“老大”。即使在召回门事件余波尚在的2010年,丰田依然以超过通用三万辆的成绩领跑着世界车企。面对通用咄咄逼人的态势,丰田的回应显得低调和沉稳
然而,正是这种沉稳反倒让人担心:无论是产量分配、产销总量还是产品规划,摆明了丰田将对新兴市场的关注,但就此即认为丰田对中国市场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态度仍为时过早,而且纵观其产品战略思路,不能不说丰田很可能“跑偏”。
首先,如果按照丰田的中期规划2015年达到全球900万销量的话,以2010年的841.8万辆为基准要增加58万辆以上,而按照丰田自己制定的“五五开”(即日美与新兴市场各占5成)计划,则五年内新兴市场总增加该在30万辆左右。这个新兴市场包括中国、东南亚和巴西。而即使把新兴市场增长总量全放在中国,也不过是在5年内增加30万辆,年平均增长仅6万辆左右。而仅2010年一年在“召回门”事件余波尚在之时,丰田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即为19%,达 84.6万辆。对比这些数字,大家仍认为丰田“亡羊补牢”了么?
不仅从数字来看丰田对中国市场显得过于谨慎,从车型导入和产品开发来看也能感觉到因对这一市场的迷茫而出现的偏差。从产品战略来看,除丰田将着力开发“优质汽车”,大幅提高设计和质感,建立以本地化汽车生产为主的体制这一条在中国市场看起来靠谱外,所谓生产令人心动的车型以及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型起码在丰田的中期规划期内(2011-2015年)对中国市场而言只能说是看起来很美。限于中国国内的油品、油价以及民众对丰田品牌的认识,除在中级车市场继续保持其传统优点外,上述的新探索看不出有可把握的成绩。而这种新探索却很可能影响丰田在市场的总体把握,从而令其主要的竞争对手通用和大众继续在中国市场的这一车型平台继续领先。如果丰田将对中国的市场定位和规划同样置于其全球总体战略之下,我们就只能说:在这一市场的销量增长上丰田采取了保守主义,而在产品的导入上却又显得过于理想主义了。
丰田在全球市场处于领跑地位,而唯独在中国市场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通用和大众。前者在这一利润远高于全球其他市场的“黄金之地”销量几乎是丰田的三倍。而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落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值得深思的是:丰田在中国市场,不仅在起步阶段输给了通用和大众,更在出现“后来居上”的机会时突然放缓了车型导入的步伐(即使在车型导入上也有偏差),但从最近丰田的人事变动上,我们依然看不出丰田对这些政策调整的决心。
五年转瞬即逝,丰田在全球达到其中期目标未必有太大的问题,但届时能否仍是龙头老大,则颇值得怀疑。(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