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也在国内的微博上引发“地震”,在热议中我欣然看到中国公民社会的觉醒。下面是几个疯转的帖子,转的次数都在几万次,甚至十万次以上。
“潇湘晨报曹凌曦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亲身经历:地震强度变大后,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间。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
“朋友在日本发的围脖: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他妈的,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
还有附上的照片,博友赞叹日本灾民避难时有秩序地坐在楼梯两侧,还留下中间走道,不妨碍别人上下。
网友们最大的感慨是,为什么没有政府出面指挥,日本民众可以自组织,自管理,如此井然有序?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看到日本死了人大声叫好,立刻也引发博友挞伐,比如凤凰卫视驻日记者李淼的帖子也被疯转,她写到,“一些网友对日本地震的反应真让人痛心。汶川地震,很多日本普通老百姓在街头组织捐款,餐馆、24小时店,随处都有捐款箱。日本救援队为尽快出发(要等中方说yes),在成田机场整整一晚待命;除政府外,各党也各尽所能,自民党包机向成都运送物资,作为唯一一个同行采访的中国记者,我可以证实。”
这背后更让我们欣喜看到,我们多数网友走出了集体主义式的敌我仇恨,而以人道、人权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公民意识的基础,一群总以敌我矛盾看待问题的人是无法组成公民社会的,他们一自我组织就会和其他组织打起来,如何产生秩序?公民必须以和平、宽恕与博爱的精神看待别人的灾难,这不止是普世的人道原则,也是中国“不忍人之心”的传统美德。当然宽容不表示忘却,在日本不能正视他们为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前,我们要继续向他们呼吁,因为忘记人道灾难会是日本自己下一个悲剧的伏笔,也会变成我们自己的危机。我们宽恕却不能忘却。
但是有些网友把我们今日的不足归因于民族性,又扯的太远了,因为公民意识的产生,公民道德的培养,公民责任感的教育都需要时间,今天我们对国内社会的诸多批评是需要的,但千万不要悲观,更不要妄自菲薄。台湾也是花了近二十年,才见到公民社会的雏型。
一九八七年台湾解除戒嚴,一九九一我解严后第一次回台湾,我妈妈告诉我,她台北市住不下去了,因为之前台北一年可以有二千多场抗议示威,示威群众不管人多人少都像暴民一样,常冲击这、冲击那,好多次还把占铁路,搞的南北交通全断。
之后社会的乱象成为我对九零年代台湾最深的印象。一次我家门口的马路上停了一个醉汉的车,停在路中央,来了两辆警车五六个警察,竟然花了半个小时无法把车移走。那时威权统治结束,警察声望又低,所以才懦弱到该执法的时候都不敢执法。
还有一次又是一辆子把朋友家的巷道出口把占了,久久警察不来管(或是来了不敢管,车主人不在,你移他车,他刁民,可能会说车子里的钞票被警察拿了,闹成大新闻),结果暴民管,过不去的车子,就拿了拐杖锁敲车,我一顿饭吃回来,车子几乎成了废铁。
最后老百姓自己受不了自己,社会产生了公民自觉运动,全台出现九千多个社区营造实例,人民自组织起来经营自己的邻里社区,共造美好家园。社会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参予各式各样公共事务治理,慈善团体更空前活跃,分担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工作。知识分子更没闲着,不但在舆论阵地上大声呼唤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还身体力行地参予社区营造与民间团体,据非正式统计,九二一大地震之后有两千多位教授下到灾区作志愿活动。
2006年我讶异地看到二十年的教育与训练,台湾公民社会渐趋成熟了,百万红杉军包围陈水扁时,却没起冲突暴动,走了后,也是地上垃圾捡走,保持干干净净。
对日本大灾后秩序井然的激赏无关哈日仇日,而是我们社会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能够向我们很不喜欢的一个社会学习我们需要的东西。每一个转型成功成为发达经济体的社会都会要走过这个学习过程,所有东亚儒家文化的国家或地区也都走过来了,我们今日正走上这个历程,无需自贬,也不能悲观。
日本大地震呼唤着中国公民社会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