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离中国第一有多远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发出豪言:“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他预计2015年比亚迪汽车的年产销规模为150万辆。但从比亚迪2010年的产销量看,这个目标似乎遥不可及了。
    根据比亚迪向行业报送的数据,2010年销售各种汽车519775辆,比2009年增长5.24%;根据公安部统计的上牌数,比亚迪汽车2010年销量为480436辆,比2009年增长26.78%。
    根据王传福的规划,2015年实现销售150万辆,那么5年内比亚迪的销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销售980225辆,平均每年增加至少19.6万辆。如果根据上牌数,比亚迪的年均增量还要大些。根据行业比较主流的说法,今年汽车销量将增长10%~15%,也就是说,比亚迪要想达到目标,今年的增速大约是行业增速的4倍。而今年1月,比亚迪对行业报的汽车总销量为52054辆,去年1月的销量为61215辆,同比增长-15%。
    或许正因为如此,比亚迪急于拉升销量,于是不得不再祭出降价大旗。先是放风全线降价,后来发出的新闻稿却成了G3降价。但由于其他自主品牌企业都已经都走上了质量效益型道路,抛弃了低质低价冲市场的路线,因此没有厂家随比亚迪跟进降价,相信比亚迪将因此获得最低价产品的“雅号”。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化看,消费行为已经越来越成熟,价格只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第一决定因素。目前低质低价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也主要自主品牌厂家大都转向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原因之一,很难说比亚迪在低价路线上能走多远。
    通常一款轿车的生命周期为5年,照此计算F3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谁来接F3的班?这已经成为比亚迪迫在眉睫的问题。从比亚迪公布的产品技术参数看,G3应当是F3的加长款;从广州车展上的展品看,其品质与F3差异不大。1月G3的销量达到4394辆。那么很显然,G3降价是要拉高销量,以接替老态龙钟的F3的市场地位。但如果获得最低价品牌称号,比亚迪能否再次创造F3奇迹呢?我们拭目以待。但至从1月的销售势头看,如此势头离王传福的中国第一正在渐行渐远,那么世界第一是多少呢?也许到2025年将出现新的世界冠军销量,那时的冠军销量目前谁也说不清,但2010年全球销量冠军丰田的销量是841.8万辆,比亚迪还需要增加多少销量?2025年全球冠军销量可能会超出王传福的梦想,也许比中国销量冠军梦想更离奇。
    从去年全年比亚迪销量数据的波动情况看,比亚迪销售系统的混乱已经趋于稳定,销量开始回升。但是,这次经销商大规模反水反映出比亚迪在驾驭市场方面的弱点,或者说比亚迪对营销系统的管控能力出现了问题。就企业发展的规律而言,在50万辆规模这个坎上出现了问题不足为奇。这意味着比亚迪需要重建销售系统的管理机制,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缝缝补补,否则问题还会出现,更不用说面向2015的全国第一了。从世界汽车工业看,没有哪家大型企业采用的是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原因在于这种模式只适合中小型企业,而无法适应大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从比亚迪的产品质量可以看出,比亚迪零部件系统的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尚需大力提升,要想实现全国第一的梦想,目前这个系统不支撑。而非常麻烦的是,比亚迪不能像美国汽车企业那样轻松地将配套企业从母体剥离出去。更麻烦的是,由于其他企业已经走上了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产品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比亚迪的零部件企业能否通过为其他自主品牌整车厂配套实现转型?从广州车展展车的品质看,比亚迪零部件企业需要补课的地方还不少。当前系统的羁绊,以及系统升级的难度将成为比亚迪追逐中国第一的最大障碍,而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在于王传福的观念,以及背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尽管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自主品牌出口”的问题,但以比亚迪汽车的低价格,以及显然低于同行质量水平的现状说,在目前人民币坚挺的宏观背景下,其出口将遇到三大问题,一是人民币坚挺将使品牌低溢价能力的产品无法在海外盈利;二是政府是否支持低端整车出口影响“中国制造”在全球形象的问题;三是即便比亚迪个别产品实现了出口,但产品能否持续稳定地达到出口国质量标准的问题?在没有出口支撑的情况下,比亚迪难以实现企业和品牌的转型,并从汽车获得较好的利润率,更不用说放量了。从2010年各大集团的盈利状况看,各跨国公司均已具备了在中国开发低端车,并冲击低端市场的实力,在对外出不成又面临国市场内挤压的情况下,比亚迪如何成为中国销量第一?
    比亚迪最能给投资人带来梦想的是其混合动力汽车F3DM,根据比亚迪按月公布的销量数,2010年F3DM的累计销量为417辆,但公安部统计的上牌数却是0,也许统计有误?也许这417辆还都在经销商的库里,即便是这417辆全部上牌销售了,离规模化生产也还相差很远,投资者很难看到近期从比亚迪电动车获利的可能。尽管比亚迪指望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力量支持其圆梦汽车,但自巴菲特来华为自己的股票站台作秀后,比亚迪的股价如同坐上了过山车,3月4日股价已经跌到每股34.3元,虽然这不是比亚迪的最低价股价,但比最高时的每股80多元已经跌掉了一半多了。如今,一些投行已经失去了对比亚迪的信心,对比亚迪给出了“卖出”的评级。当然,也有炒作者在低吸,并寻找短线高抛的机会。但股价一旦进入下行通道再想拉回将会有一定的难度,除非有重大利好出现,或者有大的投资机构大批买进。但无论从目前比亚迪整车销售的趋势看,或者从比亚迪引以为豪的合作伙伴诺基亚看,近期出现好消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再失去了资本市场的支撑,那么比亚迪的发展将失去可持续性。
    比亚迪若想脱离当前的困境,唯一的方法是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虽然以低价冲市场的道路在中国已看到尽头了,但支撑个年产几十万辆规模的车企暂时还没问题。但要想让比亚迪在全国树立起高品质的形象,在扎扎实实苦干的情况下,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或者说没有出两代好车的时间,难以转变其在消费者心目中低端品牌的形象。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或许正如BYD的中文解释:“制造你的梦想”,但梦想不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