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中国动漫业界的“弄潮儿”


张显峰:中国动漫业界的“弄潮儿”

 

发表日期:2011-03-11 12:51 出处:新闻中心 作者:张吉阳 陈雯 编辑:赵桂宁

   

 

/记者 张吉阳 陈雯

 

 

张显峰,高级经济师、动漫及市场营销专家。本科毕业于我校经济系,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管理,学术论文多次发表于《企业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1999年起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少男少女》杂志社任编辑、记者,后升任首席编辑。2004年加盟漫友文化,先后担任副主编、主编、编辑出版中心高级经理,并担任中国动漫第一奖——2届金龙奖秘书长等职位,现担任公司副总编辑与党支部书记,全面主管公司编辑出版等核心业务,兼任《漫友》等杂志主编,编辑《乌龙院》等系列畅销漫画图书,组织编写《漫友大画集·512特集》、《漫画亚运》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作品,组织、策划和主编文学、动漫等期刊及图书数百册。2009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全国十佳动漫编辑”。

 

 

20091231日,新闻出版总署2009“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获得扶持项目公示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及终评,有50种作品、10个作者/创作团队及10位动漫出版编辑入选公示。这些作品、作者团队及编辑将获得15万元到7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作为《漫友》杂志社的副总编辑的张显峰在名单之列。

 

“经历就是财富”

 

张显峰高中就读于贵州安顺一中,会考全校仅两人得全A,他是其中之一。“当时我能文能理,能静能动,亦好亦坏,拿过数理化奥赛的大奖,但也打过架,追过女生,在宿舍打过麻将还赢了不少饭票……”他笑着说。

“与现在不同,我高考是在1995年,那时高校招生是考前填志愿,我们对学校了解非常有限。因为中青院采取提前录取的方式,每个省只招34人,感觉毕业后可以进中央机关工作,再差起码也进省里吧。那时候的报志愿有些‘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进入学校后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时我告诉自己,安心学习吧。”

张显峰在大二时竞选当上了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当时竞选需要上台演讲。“我在初中时曾拿过一次学校的演讲冠军,心中还有点底气。上台讲完自己长处及‘施政理念’后得说自己的缺点,我说我的缺点就是有点懒,不过懒不全是坏事哦,人们因为懒洗衣服才发明了洗衣机,因为懒走路才发明了汽车,因为大家懒做班务才选班委会多做点事情……”当时他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声。

“其实,经历1996年班上的演讲和2010年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的经历是一样的,经历就是财富,经历过就有底气、有信心。”想起那段时光,张显峰不无感慨地说。

当时,作为学生干部的张显峰经常组织周末的娱乐活动,如去十渡春游、参与广告拍摄、组织老乡年会等。“这些经历为我工作后担任“金龙奖”动漫大赛秘书长等职务,积累了很多经验。”

大学4年,对张显峰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原担任经济学教学的梁小民老师,他上课特别认真和严格。“那时候我就想,要继续读硕士博士才行。其实老师的一些话对我们这些当学生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看我们当学生的自己如何选择。”

“四年漫长而短暂,能进中青院的大多是精英,首先是要相信自己,不可消极,不可涣散。应努力发展和提升自己,学业与能力都很重要。”张显峰有感而发,“俗话说天道酬勤。学校里的机会很多,自己支配时间也多,应当多去尝试,大学期间我还跟着同窗学会了弹吉他。失败没关系,我去参加葵园剧社的招聘就失败了。此外,社会上的事情也应多参与,类似经历在以后工作中都会碰到,能得到成长。太‘宅’其实不好。”

 

“适应需要坚强的忍耐”

 

张显峰大学毕业后先是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因数学成绩没有通过,不过专业课考了93分,而且提出了一个“价格增长”经济模型,得到了人大老师的高度赞赏。这些都为其后来再考研考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觉得,具备一种良好的考试能力也不错,本科毕业后,考研、考博、考职称、考公务员……善于考试也是有竞争力的表现之一,但要记住这不是全部。”

“企业管理跟自己工作结合紧密,而且考试科目是自己熟悉的管理学、数学、经济学这些科目,不用再从零开始。我从上大学到考上博士已经学了5遍经济学了。大学一次、考研二次、考经济师职称一次,考博一次,但越学越觉得要学的东西越多。”谈及自己在选择研究生专业时张显峰如是说。

1999年毕业是张显峰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选择去广州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气,选择没有对错,只是道路不同。”当时他背着一把吉他,带着女友在告别时的车窗上给自己画了一颗心,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广州很热,很潮湿,很难受,需要坚强的忍耐。当时我就有返回北京的想法,后来还是想给自己1个月时间,看能不能适应。”

刚开始工作时,张显峰连发传真都不会,他就一点一点地跟“前辈们”学习。《少男少女》杂志社的社长蔡玉明、总编辑李国伟,以及同是毕业于中青院的师兄刘桂春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三个月后,张显峰基本适应了广州的生活和工作。

张显峰刚开始是在杂志社的广告部工作,后来由于刊物增加,人手不够,杂志社的领导让他先“试一试”做采编,结果他进步很快,没多久就成为正式采编人员了。起初,他很难判断作品的质量高低,于是就沉下心来读了3个月的文载选稿,每天看稿大概在500篇左右。后来就慢慢有把握了。同时,他自己也开始创作,采写人物通讯。先后采写了《16岁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背着修鞋机上大学的女生》、《让哈里波特说中国话的魔法少年》等,有许多作品被《青年文摘》等杂志转载。

“《少男少女》是一本影响了一代人的杂志,当时到哪儿说起它,都有人知道是那本“男生从一面看,女生从另一面看”的杂志。如果要选择一家文化或传媒类的企业工作,建议同学们选一家相对有名的,这样工作起来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张显峰深有体会地说。

 

“看好动漫的前景”

 

2004年加盟《漫友》任主编是张显峰生命中另一个转折点。张显峰在毕业时就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业务阶段,第二是进入管理阶段。他认为首先要做一个业务能手,然后才能做管理。“我在《少男少女》主要从事采编工作,5年时间做到首席编辑就到头了,觉得再做下去就是重复自己。于是就换了个工作,从管理岗位开始。我看好动漫的前景,因此加盟了漫友。”由于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做业务变为做管理,张显峰开始时也不适应。后来边干边学,不断提高能力,当时的总编辑金城先生及副社长刘洋给予了他很大的指导和鼓励。“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和岗位会遇上新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努力学习和实践,就能很快掌握诀窍。做一件事情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工作与学习都一样,需要一定的积累,不可盲目跳槽。”

“我们的《漫友》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读者第一”的办刊理念,首创了随动漫期刊附送周边礼品的促销模式,建立了制度完善、服务贴心的读者俱乐部,使刊物得到了动漫爱好者的普遍喜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漫友》由于不断创新,成为了当下业界瞩目的“风向标”。《漫友》在全国首推“双重稿酬征稿计划”,通过重奖方式,发现并推出了近10位漫画新人,从而改观了《漫友》杂志以资讯为主要内容的格局,开始一环紧扣一环地进军原创领域。《漫友》凭借以海外资讯带动原创发展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很快原创漫画在杂志的内容构成中所占比例远远超过资讯部分,漫友文化成功抢滩原创领域,占据了华语漫画行业的制高点。”回忆起这段历程,张显峰说:“当时动漫环境没今天那么好,人才也没那么多。当时我们最著名的漫画家敖幼祥老师,也是刚来到广州,“乌龙院”那个局面也刚打开,当时我开始做《漫友》杂志副主编,经过大半年的调整,做了一些方向性调整,结果发行量不错,当时《漫友》最大的转型就是把资讯转为原创。开始时非常吃力,因为广大的读者并不太认咱们的原创漫画家,他们熟知的只是日本的漫画家。当时我们培养漫画家也采用一些市场模式,比如确定包装这个明星以后,我们举办一些读者活动,就好像做唱片推出明星一样。”“我觉得,动漫编辑最重要的是‘爱动漫,但更要爱漫画家;爱杂志,但更要爱读者’。”

张显峰目前负责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全年的出版目标并组织相关的人力、才力和信息资源去完成这个目标,具体主要是做决策、计划、领导和监督以及搞战略。“现代企业都是团队作战,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动漫出版涉及人员和环节比较多,因此协调和沟通占据了大约一半的工作时间,重要的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等都需要沟通。每天起码开3个会,审批数十个文件,与政府或重要合作伙伴商讨业务,处理下属不能解决的事情等等。”

“做动漫产业未必要学习动漫产业出身,我们公司近200人,真正学动漫专业的人占不到3%,我们来自各种专业。动漫是新兴行业,赢利模式相对较少,但未来市场巨大,产业链延伸范围广,近年内产业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动漫的编辑或记者首先要具备一个优秀编辑或记者的条件,然后对动漫有些了解或爱好即可,当然能有创作幽默漫画的天赋更好。”张显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求。“‘忽悠也是生产力,但忽悠要有实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真本领。这涉及个人的知识面、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等等,希望同学们能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多一些经历和付出就是资本。”

张显峰也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因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比较重要,前两天我刚参加完一个国家文化部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学完后感觉收获很大。还要继续与漫友们一起努力,争取把企业做成上市公司。真正的动漫企业上市还没有先例,我们希望做一些努力和尝试。目前我们在国家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文化产业占国家GDP2%左右,而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其GDP25%。”

张显峰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想结合自己博士学业,写成一本叫《创意经济管理》的教程。“世界创意经济发展很迅速,而我们国家的创意产业虽发展迅速,但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相对滞后,希望能在3年内完成这一愿望。”

想知道更多中青师生、校友故事,请点击中青新闻网“中青人物”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