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市场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技术进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技术出口也有了良好的开端。我国的技术进口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1950到1978年,技术进口的起步阶段。该阶段我国共进口技术845项,合同成交额119.7亿美元。主要进口方式是引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进口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50年代我国主要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当时引进的项目主要是冶金、机械、汽车、煤炭、石油、电子、电讯、化学及一些军事工业,这些项目都是当时工业建设的骨干,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初步基础。60年代我国主要从日本和西欧国家引进设备和技术,包括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和精密机械等,填补了我国工业的部分空白。但其中1978年由于急于求成,盲目引进,大大超过了我国的承受能力,从而加重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第二阶段,1979年至今,技术进口的迅速发展阶段。该阶段我国共进口技术5 926项,合同总金额448.9亿美元,技术进口的项目数和合同总金额分别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数的7倍和3.75倍。引进技术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从过去引进设备为主逐步转向引进软技术为主,并向引进技术形式多样化和技术来源多极化发展。
我国以贸易方式出口技术和成套设备始于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自1981到1994年,以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和成套设备等方式共签订出口合同2 393项,合同成交总额88亿美元。
东北亚地区比较封闭的朝鲜和蒙古在引进资金技术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朝鲜对外经济促进委员会最近公布了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第二批外商投资项目。从这些项目中不难看出,朝鲜政府鼓励外商向高新尖端产业、有出口竞争力产品、资源开发和对企业技术改造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部门投资。
蒙古近年制定了50多项经济法规,加强了涉外立法。1990年3月通过、7月修改的《外国投资法》在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1994年8月,27个国家投资的343家合资企业获准注册,并陆续开始运行。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蒙古提供了4.93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