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也不必悲观


大灾也不必悲观。这不仅是对受灾者和受灾国的安慰与激励,也是对投资者的提醒。

 

上周末的大事只有一件——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8.9级地震。这是该国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日本经济刚刚跌跌落到世界第三,又逢空前强震,这对该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重一击。对投资者来说,中东和北非的混乱局势已经推高了国际油价,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因为受到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而无法开足马力,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又带来了新的焦虑。

 

首先,地震和海啸对日本北部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东京和其他地区的生产、电力、通讯和运输中断,很多日本企业的生产被迫中断。接下来的一个月,影响会蔓延至全球供应链。已经受波及的行业有消费电子品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等,尤其是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储存数据的闪存芯片。2010年,日本的芯片公司收入约638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五分之一。日本企业在NAND闪存市场举足轻重,而NAND闪存正是iPhone和iPad的核心。

 

虽然最主要的芯片工厂均远离震中(且东芝等公司的大部分工厂在建厂时都有防震设计),但即使生产还在继续,物流也是问题。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可能导致原料和成品无法按时运输至目的地。除了因厂房受损导致的交货中断以外,公路、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的中断也给产品在日本国内外的运输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两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旺盛,供应链原就处于紧张状态,短暂的干扰便会造成市场担心和价格波动。显然,日本地震将考验下季度的全球供应链,预订了那个时段收货的零售商和消费者都得有面对延迟或涨价的心理准备。

 

其次,汽车生产商损失惨重会连累正常供应:本田汽车公司已停止三座工厂的运营;丰田汽车公司关闭两座工厂;日产汽车公司暂停五座工厂的运营……这些汽车产能的减少,恰恰发生在全球汽车销售强劲复苏的进程中。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刚刚在2月份创下18个月以来最高,而中国市场的需求更是一如既往地旺盛。

 

另外,地震会加剧日本的财政困难。目前,日本国债规模已接近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00%。这意味着东京没有多少存粮来承担灾后重建所需的公共开支。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也缺少发挥空间,因为利率已接近于零。更糟糕的是,地震后,日圆需求会出现临时激增。随着更多资金汇回日本,美元兑日圆可能很快逼近80日圆的重要心理位,接近历史低点。在外汇市场看来,1美元兑80日圆是日本央行可能入市干预的关键点。亟需重振经济之时,东京不会坐视本国货币走强而进一步削弱出口能力。

 

然而,只要度过最初的艰难时期,地震对日本和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限,大规模重建还可能创造更多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机会。上次日本遭遇神户地震时,其工业产值在地震当月下降2.6%,而之后两个月内,又紧随大规模重建的展开反弹了3%以上。此次日本地震后,美国股市反而走高,也是有远见的投资者相信:当日本开始进行灾后重建时,企业将接到更多的订单。

 

投资者不应过分悲观。与其恋栈于“黄金避难所”,不如密切关注日本新闻,把握灾区重建节奏,争取搭上反弹的头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