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撼全球 让题材股飞!
本周以来,全球股市的脉搏一直在随日本地震局势以及日经指数跳动。日经指数在经过史上最大单日下跌之后于周三小有反弹,亚太地区的股市也随之反弹,A股行情同样如此,再度回到2900点之上。这种突发性大跌之后再反弹的行情似曾相识,在去年12月1日、12月21日的A股行情中均见过,灾结合A股当前的基本面背景,周三的反弹并非止跌再涨的标志与趋势,只是把行情又纳入了区域震荡的轨道。
从行情内容看同样如此,领涨股是诸如日本灾害受益的,以四川长虹为代表家电股,以及有色金属资源股。但从基本面来考量,它们的领涨更多是“见风使舵”的短期炒作,难成气候。
一是,日本家电是高端产品的代表,四川长虹是低端家电产品的代表,还难以形成真正的替代。
二是,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均处于调整局势,暂时的止跌企稳怎能成为有色金属股展开行情的依据。同时,日本产能的阶段性关闭,只能降低对上游有色资源原材料的需求,又何来利好预期!?
因此,它们只是短炒行情,不具有可持续性。从行情整体看,真正起“垫底”作用的仍是“又回到老巢”的金融股、“两桶油”。有它们的“垫底”才使得行情又有了个股乱炒的基础。
我们本周初就分析提示,“日本大灾”只对本次行情回落起助跌作用,非本质性因素。真正促使行情反弹3000点无功而返的是A股自身的基本面因素:
一是,3月份CPI会过5%的通胀预期再度增强;
二是,周二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达到3.1992%,超过了3%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使得市场关于加息与“提准”的预期再次增强;
三是,货币供应增速、信贷和PMI 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均反映出经济增速有回落的趋势,市场关于“通胀强度增、经济增速降”的滞胀在增强。
因此,目前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或者资金面均不支持行情重回3000点以上。
我们前期分析提示,在“战3000”的反弹夭折后,3000点已经成为A股行情新的牛熊分水岭。短期内的行情上受这个分水岭压制,下受金融与“两桶油”等权重股垫底,左受货币政策动向与通胀局势影响,右受日本核危机形势的反复仍呈指数拉锯震荡、个股快节奏无序起落的局势,行情涨跌的观赏性价值要远大于可操作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