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今年全国“两会”,于3月14日圆满落幕。这次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是一次发扬民主、群策群力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开启征程、催人奋进的大会。“两会”结束,但精神不能结束。会上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工作报告、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等,需要各地各级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会议期间代表委员提交的提案议案,需要尽快交办并付诸实施。而贯彻“两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唯有落实才是“硬道理”。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狠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领导工作。习近平副主席在2011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和方法论,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两会”精神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传达到基层、贯彻在基层,必须发扬“抓落实”的勇气、精神和作风,必须落到实处,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而不能满足于开开会、发发文,搞空对空、两张皮。要结合实际抓落实,要贴近群众抓落实,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抓落实。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向群众问计问策。调查研究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触及矛盾,以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两会”精神、提案议案,涉及到很多领域、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既有影响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要件,更有很多细枝末节的琐事小事。因此,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细心、细致,切不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过程。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日见成效。有些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抓大事、管宏观,习惯于坐机关、发指示,而不习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不愿意去抓所谓“小事”。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全面、不恰当的。尤其是在贯彻“两会”上,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实。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内心独白,同时也是对各级干部群众、代表委员们抓落实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都是民意表达最集中、最充分的时候,都是民主政治的“春天里”。但是,“两会”闭幕,尊重民意、发扬民主,还必须始终坚持、长期保证。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要立足于平时,要建立健全尊重民意、发扬民主的常效机制。尤其是各地各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切实尽职履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作用,共同把民生工程组织好、落实好。
其实,不单单“两会”精神需要“抓落实”,其他任何工作都需要“抓落实”。“抓落实”,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而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问题、艰难险阻,包括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和约束。但是,决定了的,认准了的,就必须毫不犹豫的落实下去,不能动摇,不得懈怠,不要折腾,要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我们在抓落实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及其全部工作中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和作为。
蓝图已经描绘,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心无旁骛抓落实,同心协力开新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其他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两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向着“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科学发展,尽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
贯彻“两会” 落实才是“硬道理”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