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别买房理论”如此不靠谱
针对新浪微薄茅老的别买房言论,
【@茅于轼:别买房!20年后中国房子会大量剩余】当下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我的建议就是先租房。20年后,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大量地掉价,都不值钱,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事。现在我们计划生育的结构,造成“421”的家庭结构,底下一个小孩,上头两个……
我有几句微言:
首先:谁熬得过20年?
经济学家就是经济学家,在他们头脑中只看理论不看现实。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住房观念是先置业,再立业。20年,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本来能成就的姻缘也因丈母娘经济而发生变化。茅老那时已经作古,倒不用为20年前的言论买单。可年轻人等得起吗?
其次:预期和理论无法解决结构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住房结构和政策都有问题,在原有蛋糕上搞廉租房,有限低价房源进入流通,土地供应、房源供应跟不上。房子仍然是稀缺产品和抗通胀最佳武器。越调越稀缺。
中国民众租房条件落后,租房意识形态不成熟。
不改变住房结构,总找意见领袖通过这么不靠谱的观念愚弄大众。社会变化这么快,预测10年都是愚蠢的,敢说20年未来怎么样更是一种白痴理论。年初的日本会感受到地震的到来吗?我们都不敢说2012会怎样?这一下子扯到2030,拉长时间的维度就会有太多不确定性。请“大家”少预测为妙,免得风大闪了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