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阻碍人民币期权发展的关健在银行


 ——兼与《人民币期权推出初期尚需突破四大障碍》作者商榷

 

 

 

将于41日正式推出的人民币期权交易,初期仅允许企业买入期权,禁止卖出期权。而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来看,对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期权业务的银行来看,则没有这种规定。这其实是对国内银行的一种有效保护,保护来源于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由于规定了实需原则,只能由相关企业支付期权费,做期权的买方,从银行的角度看便不存在额外的信用风险,还会增加费用收入;否则如果允许企业卖出期权,则当银行处于盈价且该企业在银行有欠款的,存在企业违约的信用风险;

    第二个层面,正是由于禁止企业卖出期权,他可选择的期权交易策略也就屈指可数了,只能作简单的买入CALLPUT及买入骑墙组合和买入遏制组合,而银行就不同了,所有可交易的期权策略,都可以拿来用,具有很大灵活性;(参见期权交易策略矩阵图)

期权交易策略矩阵图

 期权交易策  

(对趋势)看涨

(对趋势)看跌

(对趋势)中性

(波动性)增加

买入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支撑价差

买入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支撑价差

买入骑墙组合

买入遏制组合

(波动性)减少

卖出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比例价差

卖出看涨期权

看涨期权比例价差

卖出骑墙组合

卖出遏制组合

买入蝶型组合

买入秃鹰组合

(波动性)中性

做多期货牛价差

做空期货熊价差

日历价差

DELTA中性交易

转换、反转换

箱形套利

果冻卷套利

场际期权价差

 

    第三个层面,国内外实践证明,在期权市场上,真正执行期权的买方并不多,很多期权没有被实际执行。据CBOE统计,有3/4以上的期权没有被执行。特别地,当权利金下跌时,银行完全可以平仓了结,不必等到到期日;而企业在权利金上涨有利时,却不能随意平仓,按照通知要求还需要提供变更材料及承诺书并经银行审核确认。

    因此,很显然地,在人民币期权交易过程中,银行实际上处于一种非常主动和优势的地位,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和利润。但这种优势的持续保持是需要银行自身不断积极主动提高素质,迎接挑战创新财富的。

    然而不久前有银行人士抛出“企业、市场报价、汇率主管部门、头寸制度”等外在的因素来回避银行推动人民币期权发展的天然使命。详见《人民币期权推

出初期尚需突破四大障碍》(下文简称〈障碍〉)。

     下面我便就这四个因素一一来畅述:

1、 企业

A、《障碍》一文指出“多数企业对期权了解有限,认知度和接受度都较低。企业在心理上尚需一个接受过程”,这是事实,但这也正是需要银行主动宣传和服务培训到位的地方,银行积极去做了,这就不是障碍,不做就是障碍;

B、还指出“期权价格波动并非线性变化,可能会出现看准了方向仍然亏钱的现象,这也可能让企业望而却步。”这一点我就不敢苟同了,期权的非线性特征正是期权的优势所在,对所能遭遇的损失是已知的,可控的,这恰恰是外贸企业所需要的,怎么可能望而却步?

C、又指出“很多企业可能会认为,还没有看到效果,就先付一笔费用,很难接受。银行界对此应做好心理准备”,仅仅是心理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丰富的期权交易策略提供了企业零成本期权方案的可能。

2、市场报价

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期权报价都是计算机自动配对,银行将买/卖指令输入系统,当系统中有合适的价位,期权交易系统会自动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配对成交,毕竟市场中不止一个银行,各个银行对波动率估计不尽相同,所采取的交易策略也不一样,因此出现相对活跃和不活跃的期权合约是很有可能的,引导客户尽量参与相对活跃的期权合约是银行职责所在,但这显然不会成为人民币期权发展的障碍。

3、 汇率主管部门

    市场不是主管部门说了算,不信到时人民币期权交易启动了,我们会观察到人民币对美元期权、人民币对欧元期权、人民币对日元期权、人民币对卢布期权、人民币对林吉特期权、人民币对港元期权、人民币对英镑期权会有不同的波对模式;而且一边倒的走势并不会加大银行的风险,只会加大不善于利用期权工具的银行的风险,因为市场是永远不会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

4、 头寸制度

DELTA头寸纳入结售汇综合头寸统一管理,适度保持中性,有利于银行控制风险,恰恰相反,如果分开统计,急需增加费用收入的银行在发行期权的过程中失去理智,或无法恰当对冲自身汇率风险。那才是致命的风险。

    综上所述,银行的积极作为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期权交易发展,而个体银行的不作为将阻碍人民币期权发展也必将导致阻碍自身发展。而且事实上国内已经存在的外资银行以及合资成立的货币经纪公司对此早已摩拳擦掌,狼这次已经到了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