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人应该成为中产阶级


本次两会,李书福的提案是《关于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目标》,李书福说:“我认为中国要想创造世界名牌,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目标,首先要把社会大环境和企业环境解决好,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各项权益落实好,包括养老福利、社会保险、医疗体制、居住保障、技能教育等等,在提高一线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荣誉感。让每一个员工安心地、心情舒畅地做好自己想做的工作,发自内心地去奉献,发自内心地为社会、为企业做贡献。在这样一种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中,企业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技术进步、科学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是以福特为榜样,从生产低价车发展起来的,但是目前没有人可以达到福特的历史高度。

有人认为,在福特一生中,可以震动20世纪的大事有三件:1908年生产出第一辆T型车,T型车的意义是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1931年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它的意义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基础,为其他企业和产业提供了楷模;1914年首次向工人支付每日8小时5美元的工资,改变了美国工人的生活方式。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件事:福特是现代第一位将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结合起来的人。人们谈论福特时,往往只提到前两件事,却对后一件闭口不提。

    福特在自传中写道:“当工人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到他们为雇主所作的一切辛苦都白费了,那么他们的兴趣自然全无了。”“作为领导者的雇主,应该具有的野心应该是,付给工人的报酬应比其他同行业的雇主还要多。”“当一个人得到的汇报不仅仅是他所需要的最低生活标准而且还大大超出了这一标准的情况,那么在他的眼中,它的工作便是使他感到最美好的事,相应的他便会以最大的热情来回报工作。”“诚实的劳动是真正的社会正义的来源,所获得的多必然就是所付出的多……公司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工人便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工作中的人,当他的付出得不到正确的对待的情况下,他就无法再继续这样做。”1914年以前,福特公司工人工资大约每天2-2.5美元,从1914年1月12日开始,福特实行8小时工作制(原来为9小时),工人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天5美元(是计时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工人只要完成规定的工作就可以得到),这个标准是当时美国的最高水平。这一举措的效果之一是工人的流动率从382%下降到3-6%。为此福特认为“付出高工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有效的途径”。

福特还指出:“降低工资是最容易也是最粗劣的解决方法,更无须评论这样做如何没有人性了。它其实是把管理者的糟糕管理全推到工人身上的一种做法。”福特称经济衰退对厂商实际上是一种如何不用降工资而度过难关的挑战。可惜的是没有几个人能赢得这种挑战。

福特指出:“工资含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神圣因素――它象征着家庭以及家庭的前途命运。每当关系到工资问题时,人们的行为都变得特别谨慎。在会计报表上,工资不过是数字,但在外部世界里,工资就意味着面包、煤炭、婴儿摇篮以及孩子的教育――家庭的舒适和满足生活的基础。”“低工资不等于高效率,降低工资额是财政政策的失败因为与此同时也降低人们的购买力。”

福特在自传中写到:一天5美元的工资,要由三类雇员享受:

已婚男人,和家庭一起生活,并负担它们的生活;

超过21岁的男人,被证明生活节俭;

小于21岁的男人,以及作为某些抚养全家的妇女。

据说,公司为此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调查队伍,调查职员的家庭情况。福特公司解释说,福特汽车公司的利润不能成为酒吧和妓院的财源。

这是不是意味着5美元工资制同时有着精神文明建设。

    福特自传的中文翻译者指出:福特在自己的公司实行了最低日工资5美元的薪酬制度,这个报酬是当时技术工人正常工资的两倍,从而培养出大批美国中产阶级,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产阶级就是汽车市场的中坚消费者。如果生产汽车的人都买不起汽车,那么还能指望别的行业的人来买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