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医药产业论坛引言: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我们再次的见证了一个销售奇迹
-----2011年,“盐慌”这个词即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的字眼,它让“给力”“我勒个去”黯然失色。无论是微博上还是论坛上还是新闻上,这个词的传播速度不亚于2002年的“非典”,也是这个词让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食盐”成为荣登本月最佳畅销食品。
网上摘要先叙片章:日本地震给了中国一个"无盐的结局",这是国内网民近日的感慨之一。而关于各地抢盐闹盐慌的新闻更是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与推荐版面的首页。许多网站将关于在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与地震最近死亡人数的新闻调整至国内抢盐的新闻之下,让其屈居第二的尴尬位置,许多网民概叹:这真让物价平稳、一衣带水的日本人情何以堪。
当在搜索引擎上,看着一个一个城市的名字和“盐慌”这个词挂钩。,排在这个奇迹榜单上的名字还有“大蒜”“绿豆”“生姜”还是2002年一种叫做“板蓝根”的药材。为什么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渐渐的都在走国际路线,想奢侈品靠拢呢?究竟是以讹传讹的谎言在促进还是zf的公信力越来越受到质疑了?
谋定医药产业论坛称,这次"盐慌"、"抢盐"字眼在网络铺天盖地也给站长们网络营销的许多启示。比如利用"日本因地震引发核辐射"这个大环境引起的恐慌,"让吃碘盐防辐射"在一小部分人群中传播,虽然这种传播与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如出一辙,但是人们本身具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态,因此这种低劣的炒作概念从小众出发,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围观,人们的心态开始从将信将疑走向了"宁可信其有"这一心态的转变。
最近再次打开百度指数进行观察,"盐"已经由原来的800左右在日前飚到220000左右,"抢购盐"、"盐慌"也由原来的没有指数直接冲到10000以上。
以新浪为首的各大微博上关于抢盐的段子与短语也多了起来。比如一个经典段子是这么说的:炒家厚盐无耻、商家无盐以对、百姓垂盐三尺、似乎买不到就无盐见爹娘。其实吧,咱老百姓也别趋盐附势了,别看如今盐之凿凿,将来广开盐路了,你必盐多必失。这也代表了普通网友对百姓容易轻信谣言的一种叹息之情。
百度指数的检索量显示,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上升至8975%和108%。随着关注度的上升,也让无数SEO从业者与网站推广人员看到了赚取流量与外链的契机。一些站长开始大量收集关于"抢盐"的给力短语,发布转载在自己的网站上,同时将具有警醒作用的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面,通过微博营销,这样一来,流量与外链也都大增。
所以,如此一来,现实中人们抢盐的闹剧,全面辐射到网络。站长们利用这次契机开始抢流量。同时,一些网络从业人员开始利用"吃碘盐防辐射"进行网络营销,各大网络论坛和社区推广中,开始有挑起事端的,一来二去论坛中对骂火热,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百度知道中关于盐慌的问题也在风传。还有利用盐慌的QQ表情进行推广的等不胜枚举。
谋定医药产业论坛万祥军主任认为,在第一波人群传递信息后,在最可信任的人群中产生了二次传播。而正是依靠"食盐含碘防核辐射"的概念,这种带有威胁健康性的概念,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传播之后导致了跟风从众的人群加入到整个传播流程中,一部分理智的人群产生动荡后,发现食盐已经空架,于是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最佳传播。这样一来形成了整个核聚变式的传播的产业链。因此,这给网络营销的启示是:让营销主体击中人们内心的害怕或者担忧的东西。
谋定医药产业论坛主任万祥军认为:这种用带有威胁健康性的概念来炒作充满着极大的危害,各类地区网站不能光顾着以大量抢购碘盐的新闻充斥页面,而放弃社会责任,在谣言流散的关口,应适当做好舆论引导。在新闻选取上,通过技术手段多发"吃碘盐防辐射"的辟谣新闻。立足本地,辐射周边,覆盖本地居民。若一个网站不加选取甚至有意发布大量关于"盐荒"的负面新闻,那么将极易误导民众。从细微处做好了一家网站的社会责任,也就彰显了品牌,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感叹一个销售奇迹:从百度风云榜看到“盐慌”一次已经上升到七日关注的第五位,有1297520次关注,从新浪围脖上看,共有有28480条关于“盐慌”的微博,从百度搜索结果看,总共有83,000个关于盐慌的搜索结果,并有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做竞价排名。
短短的三天时间,盐慌成为全中国人关注最多的一个热门事件,从中国的农村,到一线城市,每个人都在谈此事。我农村老家的母亲打电话问我说:儿子,家里传核武器快打来了,吃盐能防核武器,你赶紧买盐吧。
谣言真是无孔不入啊,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做了不同的版本,目的就是为了卖盐。
虽然专家认为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必要,但不得不承认,盐已经成为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一些游戏厂商也打起了“盐”的主意,开始“盐”营销。
3月17日下午,某游戏厂商在微博搞起了发“盐”有礼活动。在活动宣传中,该厂商称“4月7日10:00前收听和转发此微博的玩家朋友将可获赠新手卡(907001402061可多次使用)激活新手卡的玩家将有机会获得四川自贡产食盐(内陆含碘食盐,非海盐)10袋!”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了网友的围观,对于该厂商的营销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传播。但大部分玩家对此却不买账,认为利用谣言来吸引眼球的行为太过分,还有人指出,这种哗众取宠的营销行为应该被工商部门查处。
下面先从网络营销着手进行分析:众观以上现象我们不难观察并可以从“盐慌”事件看到网络营销的从众心理。
仔细分析大家的从众心理,主要有追利心理、追名心理、虚荣心理、信任心理、贪小便宜心理等很多方面,只要抓住大家对于从众心理的一个小块我们就能很好的为自己的网站引导流量,做更多的链接诱饵,提升网站的权重。
网络营销如何利用从众心理?
一般地说,迷信以谣言的形式传播,它们属狼狈为奸的那一类。但还有一个助纣为虐的“帮凶”也难逃干系,那就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自古以来就嵌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不说古时候的谣言造势,单就这些年来说,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03年的sars,记得当时全国都疯抢板蓝根和醋,当时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场面: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这一切都源于自身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只因为小小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貌似这个事件对中国人能够造成很大的伤害,再加上一些好意和恶意的谣言所说:碘盐可以防护核辐射。于是盐身价涨了,人们也跟着疯了,抢购大军于是席卷全国各地。
人们的从众心理不可谓不恐怖,“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就不必再说了。相信可以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恶意囤积一些盐来卖,到最后终会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中国人一直信奉的生活哲学是:不管事情有没有,也不想去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只在乎自己能依靠这些虚无的妄想来度过这个看似很严重的“灾难”。其实中国人的灾难不是“盐”的问题,也不是核辐射的问题,中国人最大的灾难是思想的问题。
从众心理,你从的对不对,或许你一开始不知道,但是你一定要尽快弄清楚,不要见到别人在抢盐你就去抢盐,那要是别人去抢劫你也会去抢劫?一定要尽快的摆脱从众心理对你的负面影响,不要让从众心理伤害自己伤害家人伤害国家社会。谈了这么多从众心理问题,我在这里并不是为了批评我们可爱的中国民众,我是很爱国的,正因为爱的深才会痛之切,我个人的能量小,影响力也很弱,大家可能也不会听我的,麦斯沃克网络研究机构还是想跟大家说一声:盐不是问题,人心才是问题。
1、大网站也利用过我们的从众心理?
大家很多人现在都喜欢网购,我也挺喜欢的。最近我的老手机快要退休了,于是想着去网上看看有没有好点的手机卖,做我们SEO的都知道淘宝上水货多,于是就想着去京东买一个手机,但是究竟京东上面是不是就没有水货呢?这个我不知道,也没有考证,只是听说京东上的东西质量有保障,就上去看看。其实这就是从众心理,我被京东给利用了,他利用自己的质量保障造成了大家的从众心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淘宝的淘宝商城提供质量有保障的正品,团购网里面的拉手团,美团等都是利用大家贪便宜的从众心理来吸引人一起购买,还有前几天高鹏网送iphone的促销也是这样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来推广自己的网站。大网站都在利用从众心理,我们小网站为什么不可以学学呢?
2、我们该如何利用从众心理推广网站?
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每个人都表现大不相同,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外国人也有从众心理,而且还有专门的学者研究过从众心理。有这样一个幽默的故事相当的经典: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 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利用大家追求金钱的心理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也陷进去了。
利用从众心理推广我们的网站,我们首先要抓住大家的心理,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大家开始从众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复制这种方法,让从众的大流引入自己的网站。大家利用热点事件来写文章引导流量一样属于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来推广自己的网站。
故此推及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一事件营销的营销企划的背后推手。
无论这种事件营销的操作是否正确,我们不去顾论,但是他们达到了目的,我们在鄙视他们的时候,应该想想人家的聪明,人家的思路,如何利用重大的事件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以促进销售,提升品牌。
我们都很明白一个道理,谣言止于智者,这个智者是怎么诞生的?是所谓的砖家呢还是相关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作为一个营销案例来分析,我们都会感慨,很经典,它是病毒营销的最佳展示,而且它直接与利益挂钩,众所周知,盐的掌控权在zf的手里。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担心砖家辟谣,砖家说不地震立马就震了,砖家说物价不会上涨,物价蹭蹭的上涨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砖家说中国很安全,因为是日本地震。为什么日本地震了井然有序,而中国却因为抢盐开始慌乱了呢?
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魔力,让区区一元一袋的食盐成了人们追捧的香饽饽?究竟是谁推动了这个谎言的病毒式传播呢?
在非典时期许多人都做了不少过后连自己也觉得可笑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到后来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
为什么今天这种“笑话”还在上演呢?食盐最为调料,一袋500kg的盐,足以吃上个把月,为什么开始囤积?纵观所有的营销案例,有哪一种商品产生了这种地震式的颠覆,让人们疯狂追捧。这一场“闹剧”式的传播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
看看目前的互联网新闻、帖子或者微博段子,辟谣的信息铺天盖地,这样有意义吗?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的做点实事,多往大超市运送点食盐。这又是一次国家性的危机公关,难道zf的相关人员还躲在办公室忙着拉媒体写软文辟谣吗?
从“盐慌”的整个流程中,抛开所有的时事评论,但从营销角度看,我们不难看得出5个营销点和营销策略。因为这是企业值得借鉴的一种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将产生颠覆性的利润。回头想想08年地震,借势的王老吉,就达到了品牌人气的双提升。
利用好人类的恐惧心理
盐慌就是抓住了国人对于核辐射的恐惧心理而大做文章。生命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人们对于死亡、疾病、灾难的恐惧远大于一切,这次的盐慌事件就是利用了这点引爆了人们的心理防线,让盐成为哄抢物品。
举一反三:比如喝绿茶抗辐射,我上好茶的朋友就好好的运用了一把,三天发了30骗软文,带来近5000次的转载,带来近1000IP的递增,对于一个新上的网站来说,这是划算的不得了的,而且这对他们品牌的提升非常大。
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食盐最为生活必需品,它的产品属性更增加了人们产生恐慌的价码,因为食盐不像汽车房子之类的,忍忍还可以凑合。于是第一波人群传递信息后,在最可信任的人群中产生了二次传播。而真正理性的人群,基本上持观望态度,在跟风从众的人群加入到整个传播流程中,一部分理智的人群产生动荡后,发现食盐已经空架,于是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最佳传播。
谁制造了“食盐含碘”防止核辐射的谎言?
食盐疯狂的销售,其实源于一个低劣的概念炒作。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有消息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亦有人担心日本核事故把海水弄脏没盐吃。于是这个貌似很靠谱的概念就在我们不甚了解核辐射的看到这个字眼就色变的基础上,被以讹传讹了。
谁传播了这个闹剧式的笑话
当最初的一部分种子用户散布“食盐含碘”防核辐射的信息出去后,开始有一部分人群产生了潜在的恐慌,这个很貌似蒙牛伊利的公关战。担心健康的这部分人群开始在小范围传播,让更多不明真相的朋友亲人开始围观。
病毒式传播源于最近的人
办公室的同事上班第一件事不是问你今天团了什么,而是问你家买了多少盐,人传人,传遍了整个中国,传到我家人那就成了核武器了。真正可信任的传播是在6度理论内分层传递的,因为这样才能产生核变式的巨大爆发力。而“食盐含碘防核辐射”的概念,正是这种带有威胁健康性的概念,促使了整个传播的产业链。
举一反三:一开始的团购网站就是这样,正如上面提到的在北京上班的同学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别人今天团了什么,结果人传人,很快,团购成为尽人皆知的事情。
产品的价格要恰到好处
价格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再大的传播率,再好的传播策略,如果价格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承受的了的,那也白搭。
食盐的价格是在10-20块之间,普通百姓都买得起,同时利润率又非常高,的确是个炒作的好题材。
举一反三:再说到我朋友的上好茶,具有和食盐一样的特征:1、价格适中 2、生活用品 3、利润率高 ,难怪他做出了成绩
缺货是二期传播的最佳宣传点
能够产生这种反向销售的主要原因在于最初概念的包装,还是断货产生的恐慌。断货直接开始影响了大部分的理性观望者,因为断货已经直接开始理性者的正常生活秩序了。
如果只是疯抢,未必达到恐慌的地步。因为很多的促销活动都会产生疯抢的状态,因为促销的本身就是为了吸引这么一部分人群,进而对其他的产品产生销售。而“食盐”却在某些利欲熏心的销售商提价后还被疯抢,这就违背了正常的市场营销原则。
第一段中提到的百度竞价食盐的网站就充分说明这点,各地都缺货的时候他在玩竞价,在鄙视的同时不能不说人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