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如义
1978年,那年的深秋,三中全会召开了。我在那一年考上了天门县最好的中学。
九月初的一天,我们三个同学的父亲们用一辆木板车,拖着几只破旧的木箱、被子、脸盆,步行三十多里的土路,送我们到天门县城读书。那时的父辈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们还能够去县城读书,所以乐得像中了大奖似的,一路上神采飞舞地侃侃而谈。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二年以后这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我至今非常自豪的是,自己是这个家族里历史上首位读大学的成员。
这年夏天,未满十五岁的我,虽然身高不到一米四,但是为了给家里争工分,参加了生产队的“双抢”劳动。插晚稻秧苗的时候,田里的水不是很多,一双瘦弱的小脚深深地扎下泥里,水线到了膝盖。八月中下旬的炎炎烈日下,泥下的清凉与泥水的滚烫形成鲜明的反差,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家小孩子多,加上祖父母,一共八口人。母亲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忙晚家里的柴米油盐后,每年至少要给我们用制作八双鞋子。用面糊涂抹一层的布层子,把破旧的衣服拆开来,剪掉实在没法用的地方,用米糊一小块一小块布片子拼贴起来。贴上门板上凉干后,根据鞋样子裁剪出鞋帮子、鞋底子。
用五六层的鞋衬子叠加起来,再用粗粗的棉线索子和一口大针纳鞋底。一针又一针地扎进去又抽出来,扎进去又抽出来,鞋底上密密麻麻的针眼。接着,用买来的新布包边铺鞋面,缝上松紧布或者钉上扣眼,系上鞋带才可以穿用。
在我的记忆里,夜晚的那盏油灯下,一年上头都是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她除了要给我们全家人制作鞋子、缝补衣服外,还有许多做不完的家务事。比如腌制咸菜,家里每年都要腌制好多咸菜,早春的腐豆腐,仲春的芥菜,夏天的辣椒,秋天的萝卜。一年四季我们基本上吃咸菜,只有小半年有点青菜吃。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又是老大,长的最高。每当父母亲腌制咸菜的时候,都是我为他们举着油灯照明。
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古城荆州的政府机关上班。再后来,自己结了婚,成了家,有了小孩,再也没有机会务农,更不用说赤脚下田劳作了。
一个春暖花开的周末,我带着刚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去新北门外的马河边放风筝。风筝飞舞带来的欢喜过后,小儿子发现了小水沟里的小蝌蚪。欢快游戏着的小蝌蚪立刻吸引住了儿子的眼球,吵着要我帮他捉上来。“爸爸……小蝌蚪,小蝌蚪,我要……”儿子从童话故事《蝌蚪找妈妈》学到的东西,马上变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急切需求。
我脱掉鞋袜,下到河边水洼里去捉蝌蚪。春水的温暖,春泥的清凉,夹杂在一起,那种触电一样的感觉传遍周身,舒爽极了。我突然意识到,应该让儿子也体验一下这种舒服的感觉。法国作家法布尔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的《昆虫记》,不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生活体验吗。
儿子一双肉桂似的小脚刚刚触到泥巴,便兴奋地大叫起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大一会儿,脸上衣服上便到处是泥了。这个时候的泥巴,对于我和儿子来说完全是一种幸福催化剂。
我想起了那年夏天下田插秧割谷的事。与那个时期的困难日子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早已把自己梦想中的美好生活锁定了。我们住进了局机关分配的六十多平方米的二室一厅,电话、彩色电视、组合音响也都用上了。我们这个家族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上幼儿园的儿童。
再次读田泥,是在去年的国庆长假里。我来到乡下的大妹妹家,又经历了一次赤脚下水田的体验。
这一次,我是跟着妹夫,扛着铁铲,去收割后的中谷田里挖泥鳅。脱掉皮鞋和袜子,赤脚走在松软的稻田里,有些不习惯。
当我用手机接完一个电话,摄了一张田园风光照片传给正在读大三的儿子的时候,我突然感慨万端:三中全会后的三十多年,国家的发展来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我这次赤脚下地,不是为了忙生活,而是一种休闲的方式。三十多年前,全家老小都是拼命在身体上做加法,那个时候缺衣少食,个个都瘦不啦叽的。自己慢慢肥胖起来的身体,需要做一些减法了。三十年前,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那个手电筒。这个时候,我已经用上了空调、洗衣机、冰箱、手提电脑、3G智能手机等各式各样的电器。
想到这里,我从裤腿边的口袋里拿出数码相机,将眼前的幸福美景记录下来。乡村的情形与三十多年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几年前开始全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慢慢显出成效。放眼望去,村子里的住房基本上换成了二三层的砖混结构,有的还完成了装修,贴上了漂亮的瓷砖。
这一巨大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成长。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了。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恢复了曾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期的地位,同时把美国赶下其盘踞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
大妹妹她们夫妻种着十七八亩地,棉花、水稻、莲藕各占三分之一。在他们的二楼顶上,装着一个新买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天门一带的农村,女儿出嫁都时兴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嫁妆。衣食住行中唯一可以跨越时空的是那酸辣可口的腌菜。农家腌制的咸菜已经不是长年累月必吃的菜了,因为我们不仅有了四季供应的新鲜蔬菜,还有了足够的肉蛋奶,腌制的咸菜倒成了一种调节口味的稀罕美食。
国家三十多年的巨变,我的一双赤脚解读的清清楚楚。
(此文为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所作)
赤脚读田泥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