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再次提准对行情的影响


独家解读再次提准对行情的影响

   3月18日晚间,央行再次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应该说这在市场预期之内,我们在近期的策略分析中也早有预期。央行在目前阶段“提准”的原因分别是:

  (1)“两会”闭幕使得政策真空期消失,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中再次强调“抑制通货膨胀第一位”,并且“还要控制货币流动性”,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再次提准的信号。

  (2)本次“提准”是因为3月份以来有巨额央票到期,而月初阶段公开市场利率倒挂难与央票对冲,3月中旬又是“两会”期间难以政策行动,导致市场流动性出现周期性充裕的局面。尽管近期趁公开市场利率修复的时机开始采用央票发行来回笼资金,但终究是细水慢流式的杯水车薪,最近出现的“炒盐”现象说明市场投机性的流动性仍十分充裕,有必要再次“提准”来收敛市场流动性。

  (3)本次“提准”的主要目的仍是针对控制通胀,我们近期分析,往年3-6月份受节日消费高峰已经过去、春季农副食品供给增大影响,物价一般会出现一个季节性回落,CPI月度环比一般有个负增长的过程。但今年形势不一样,一方面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份的物价受到了多管齐下的严厉控制,使得环比基数较低;另一方面,春节后出现了用工成本上升使服务品价格上涨、中东与非洲动乱刺激国际油价大涨的新涨价因素,从而使得今年3-6月份CPI出现环比负增长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以CPI月环比为零测算,3月份的CPI也将会过5%再创新高,6月份的CPI甚至会超过6%。因此,市场的通胀预期再度增强,有必要采取货币政策为市场的通胀预期降温。

   (4)日本大地震后出于稳定金融市场的需要,日本政府最近连续向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在目前市场动荡时期,这股注入的流动性还显示不出什么威力,只起到了维稳的作用。但流动性早晚会发酵,尤其是日元利率本身世上超低,历来被国际资本市场视为低成本拆借的头号货币。因此,一旦日本进入重建周期加大国际采购,在市场稳定之后这股流动性向全球资本市场发酵,必然会给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通胀压力与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当前也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印度已经在本月17日先行加息)。

   我们近期曾分析提示,基于目前的通胀形势和政策基调,月内再一次“提准”、四月份继续“提准”1-2次、四月份再加一次息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本次“提准”只是兑现了我们“月内再次提准”的预期。至于“提准”后对行情的影响,我们认为行情未必会下跌,起码不会持续下跌,原因在于,本周3月15日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达到3.1992%,超过了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市场据此认为这是一个加息的信号,本次“提准”实际上延缓了加息的时间。但也不会出现“利空”兑现行情显著上涨的局面,毕竟四月份还有提准与加息的压力。因此,近期行情依然是区域震荡的格局,这次“提准”只是又起到了加大震荡幅度的作用。

   从以通胀形势结合货币政策的整体趋势来看,笔者分析认为:下次加息的时间可能在3月份CPI公布之后的四月中下旬(3月份CPI可能再创新高),下次提准可能在四月末。等到四月份的“提准”与加息实施完毕,本轮货币紧缩性调控政策基本上进入了尾声期,即最大的政策紧缩压力将得到释放,再有“提准”或加息的举措可能要被预留到6、7月份CPI的冲顶期。因此,从政策局势来看大势行情,未来1个半月的时间仍处于政策高压期。投资策略理当继续防御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