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感不是做数学题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央视一套在做两会幸福感的专题时,特地设立了一个等式:2011+?=幸福感。先后有各行各业的人谈2011年的幸福感,当时讲的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学校孩子因为上学路远,中午都没有饭吃的事实,很多人出钱棒孩子筹集爱心午餐:2011+爱心午餐=贫苦孩子的幸福感。这个创意很好,但是我觉得太过渺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就在前几天,我参加了海尔幸福家园1+1活动,原本是冲着海尔的新品家居产品的。去了之后,我发现海尔同时还在举办爱心图书的公益活动,大家可以是捐赠图书也可以是捐钱,援助海尔捐建的希望小学。就是这个事情让我内心对海尔刮目相看,活动现场我就想到了一个幸福公式:2011+爱心图书=希望小学孩子的幸福。

  但是追求幸福感,就是简单地去完成等式么?我觉得不是。因为你去完成一个等式,最终能达到的幸福感只是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比如爱心午餐,最终受益的也就是央视报道的那个小学的孩子们,那么其他小学吃不上午餐的孩子,怎么办呢?所以,我觉得幸福感不是像做数学题那样去完成一个等式。幸福感的达成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

今天参加海尔幸福家园的活动,我就有两个不一样的感觉。第一种感觉,就是这个企业非常聪明,它把幸福感放到自己生产的产品中去,让全体消费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幸福感,这就是对幸福感执行力的一种创新,非常难得。比如除甲醛空调就是为新婚家庭服务,而匀动力洗衣机彻底解放了家庭妇女的束缚,让他们更快乐。
第二种感觉就是,这个企业不是简单地去捐钱,而是用心做公益事业。比如海尔希望小学的建立,本身海尔就已经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海尔觉得建好希望小学不是孩子们幸福的终点,还要让孩子们有好的学习环境,好的老师,好的图书馆。这种境界就是一种升华的幸福感了。

  所以,我觉得海尔可以是中国企业追求幸福感的榜样。海尔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不管是带来除甲醛的空调,还是匀动力的洗衣机,又或者爱心图书室,我们在这当中感受到的是海尔暖暖的诚意。

  最近我还了解到海尔通过自己的方式倡导全世界的每个家庭响应全球熄灯一小时这样的活动,这个活动很久就开始了,但是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海尔希望通过自身产品铺设的渠道和活动奖励基金的方式,去影响使用者的家庭响应这个低碳活动,我觉得海尔又起了一个平台的作用。

  追求幸福感没有终点,幸福感不是简单地划一个等式,填一样东西进去就完成的。幸福感需要像海尔集团这样更多的平台,有了这些平台,我们的幸福感追求才会更加现实,幸福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