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能力和习惯培养


  独立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蔡笑晚/文

     孩子出生之后似乎有一种亲近母体的本能,除非睡着,醒的时候如果发现母亲不在身旁,就会哭。也就是说孩子没有独立自处的能力。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设法让孩子学会独处的能力。当孩子醒来哭的时候,就走到摇篮边轻轻地拍他几项,并对着他说话:“孟子乖、宝贝乖”。直到他不哭了就停止说话,但不离开,过一会他又哭了,就再轻轻地拍他几项,再对着他说话:“孟子乖、宝贝乖”。直到他不哭了就停止说话,还是不离开。这样反复多次,他就醒着也不哭了。能独处较长的时间。

     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一个人坐在房间的地板上,自己独立地玩简单玩具,玩厌了他就会呼喊,要我们过去,如果我们不过去,他就会哭,如果能及时过去陪他,他就会很开心。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增加他独处的时间,二岁多的时候他开始会玩积木之类的玩具,独处的时间更长了。三岁有了弟弟之后,他会陪着弟弟玩很长时间。独处能力的培养为他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使得他十岁时就能够一个人独自从平阳到莘塍步行加乘船走四十多里陆路加水路。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依赖父母,不能独处,不能独立行动,这是从小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之故。这将会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坏影响。

     独立自理既是一种能力,但更是一种习惯,因为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的,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是宠爱有加。如果不刻意去培养他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就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不愿意也不敢自己独立的完成,这样,长大后就很难适应社会。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之所以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竞争环境,就是因为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习惯,自己能解决的事决不求别人帮忙,包括父母。

     从孩子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这看似小事一桩,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信,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独立的能力和习惯,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独立习惯,一个从小培养独立走路习惯的孩子,长大了就能独立地走人生的路,能够独立地处理人生的大事。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当时我们根据大儿子天文的智力素质和学习情况,认为可以不等小学毕业,读完四年半后直接跳级进入初中,我们首先去当地中学联系,但是当地中学的领导不同意跳级,。最后只得通过在平阳教育部门工作的亲戚将天文安插在平阳镇中读初一。在平阳镇中读书的三个学期中,天文每个星期下午回家,我指导他学习,做读书笔记,特别注重启发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自学能力。然后在星期天下午又一个人回到平阳姑妈家中。每次回家都要乘六趟轮船四十多里路,再步行六公里,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也真够累的,而且隔江过水也真够危险。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我们刻意让他经历艰苦的磨练,培养他的意志、毅力,特别是独立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他将来能够胜任社会的独立竞争和大事业的考险。

     老二天武四周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到乡下姐姐家里做客,那时的交通工具是乘河轮,回家的时候码头人很拥挤,轮船从温州方向开过来,停靠的时候我们因疏忽忘了抱他上船,等到我们发现的时候,轮船已离开码头,我们只得高声地叫他回到阿姨家里去,因为阿姨家就在轮船码头附近,他听到了,并答应我们回到阿姨家里去,所以我们也就放心了,不当一回事。过了三个多小时,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在吃晚饭,突然有人开门进来,一看是天武,我们大家都感到很惊奇,就问他是怎么走过来的,他说他没有回到阿姨家,看着轮船开走以后,就按着轮船去的方向一直沿河路走过来,途中经过岑其地方时,还走到对岸拿了一株甘蔗边走边吃。我们问他路上怕不怕,他说不怕。因为以前曾乘过多次轮船,凭着他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活动能力和习惯,使他能有胆量独立地从方向上判断出该怎样走。从圹下轮船码头到九里家中有十五里路,一个四岁的孩子竟能凭着方向上的记忆独立一人大胆地走过来,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从那次以后,我们总结出一个经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是训练出来的。同时也悟出一条真理:人生的路本来就是从不会中走出来的。

     天武九岁考上了瑞中,当时我们还住在莘塍老家,瑞安中学没有初中住校生,我们本拟把他寄养在亲友家中,为了培养他的独立自理能力,我们借用了亲戚郑建华在瑞中校园内的空房子,让他一个人住在这个房间里(有时候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与他做伴)。当时天文在瑞安中学读高中,每天经常抽空去看看他,指导他的生活和学习。我们也经常去看他,给他送菜、送水果。并检查他的学习情况,给于必要的辅导。每个星期六下午回家,然后在星期天傍晚回校,在家里我们指导他进行课外学习,课内的学业全部由他自己安排。

     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他居然生活得有条有理,每天按时去上课,按时到食堂去吃饭,放学之后就到房间里做作业,晚上能按时睡觉。有空的时候也与同学一起到瑞安城里走走,或看一些课外书籍。这段时间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为他以后读少年班和留学美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几个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也同样很重视,我们因为经常去远地出诊,有时侯整天不在家,他们也能独立生活并管好家门,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了莘塍老家出诊,四岁的天西竟一个人跑到莘塍来,找到我们,这件事她记得很深,十几年之后写信给我们还提起:“我还清晰地记得四岁那年因为父母出诊而独自一人跑到东门码头,乘轮船去莘塍老家找到您们时的兴奋和喜悦。”

     独立自理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仅为孩子的生活上带来方便,并使他们能独立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不依赖父母.

     另外独立的习惯使他们能派生出其他二个与独立习惯有关的重大的好习惯:

     第一、独立学习习惯,由于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使他们能很轻松地掌握了自学的方法,独立地进行超前学习,不依赖老师。

     第二、因为独立自主使他们有不轻信传言的习惯,在重大问题上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我把下面两句话立为家训;

莫随波逐流,

在黄树林分岔处应选择人迹较少的一条。

要敢为人先,

成大事者最可贵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三、因为独立自主的习惯,使孩子们思维方式富有创意,具有创新的能力和习惯。天文八岁就自办图书馆,把连环画、小人书进行编号分类并摆地摊出借;天武十一岁就办“蔡天武银行”,让弟妹们的钱存在他的银行里;天师十二岁在家里主编《风采》报,上面有一则小幽默,我至今难忘:一天上课哈里斯先生发现杰克的手很脏,就罚杰克站起来。“杰克把你的手伸出来”哈里斯先生说。杰克怯怯地伸出了右手。哈里斯先生看了看对他说:“如果你能从教室里找出一只比你这只手更脏的手,我就让你坐下”。杰克急忙伸出自己的左手,得意地说“这不是一只更脏的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