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汉正街与汉口北之争


汉正街与汉口北之争
撰文 杨光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外地人到武汉,常用“下汉口”三个字。这里的汉口,指的是汉口的六渡桥与汉正街一带。

    汉正街,“天下第一街”,因水路而兴,成为武汉的商脉与武汉码头文化的一张名片。上世纪80年代末,一部讲述个体户奋斗史的电视剧《汉正街》,让很多人记住了武汉。而最近5年,一场场大火,让汉正街再度被关注。如今,有人痛心地打了个比喻,脏乱差的汉正街,堵塞了武汉的“心脏”。汉正街仿佛成了武汉的“心肌梗”。

    汉口北,最初叫“黄陂南”。2006年,武汉地产界首次提出“汉口北”,简单三个字,一下子拉近与汉口的距离。后来,头脑灵活的商人阎志将其注册成“汉口北集团”。最近5年多,汉口北板块上出现了10多个市场群、20多个楼盘。这些年,汉正街的老板一直是“汉口北”市场与住宅的主攻人群。

    但这双方的明争暗斗,以前似乎是汉口北一厢情愿的“挑逗”。如今,这一切的命运,似乎一夜间因一条官方消息而被改写。

汉正街北迁

    4年多的时间里,汉正街经历了三轮外迁:2006年9月,500多服装商户搬到汉川、东西湖与蔡甸;2007年,盘龙城佳海工业园也吸引了部分汉正街的商户;2008年,百余汉正街老板投资云梦……在汉正街打拼的黄陂人,很早就将产业搬回到“汉口北”。此外,位于三环线边、后湖的中环商贸城,涉及钢材、汽车与调料三大行业,拦截了很多前往“汉口北”的投资客。

    但今年春节后,武汉市发布了汉正街限时搬迁令,像强心针一样注入了汉口北生的希望。

    对于这次官方的意见,民间人士的解释是,主要是出于避免火灾隐患,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学习其他城市的专业市场外迁经验。该人士指出,各级地方政府对汉正街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税收等带动的高GDP,恨的是火灾带来的“乌纱帽”危机。国内安全事件规定,火灾中死亡人数超过30人,为特大安全事故。各级相关负责人将被追责。

    当武汉市民得知“汉正街搬迁”的官方消息后,汉口北的专业市场与住宅也跟着火了起来。

现在,很多人后悔两年前没有在“汉口北”买铺。2008年10月,汉口北批发第一城首期商铺开盘。均价在4800元/平方米左右。而2011年3月,该项目的商铺均价已经涨到2万元/平方米,“现在有些人买商铺,都不问商铺在哪里。”

    汉口北批发第一城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商铺目前只对汉正街内有营业执照的商户,而不对普通投资客卖铺。

    眼下,即使武汉的限购令的背景下,成群结队的购房者到汉口北买房。香奈天鹅湖销售人士表示,汉正街的很多有钱人喜欢这种顶天立地的别墅。最近一天,他们可以接待400多组客户。

    恒大名都销售经理李响说,春节前后,汉正街的买房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均价在5600元/平方米左右。现在每天都会有100多组来电来访,30多个售楼员都忙不过来。

    2008年,F阳光城的价格在2000多元/平方米。2010年,房价涨到5100元/平方米。武汉杰宝地产总经理助理王莉介绍,汉正街的买房人有个特点:喜欢一起买房,买同一个小区。她介绍,他们开发的楼盘65%的业主来自汉正街。

    与此同时,在汉口北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商铺”与“住宅”捆绑销售。比如在专业市场买了铺之后,专业市场会推荐其到对应楼盘买房。或者是,在某楼盘买房后,售楼员推荐购房者可以到对应市场买铺。

    这种销售手法,也为“汉口北”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出路:商业与住宅两翼齐飞。

汉口北短板

    “汉口北”,很多地产界人士对它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在武汉的近郊板块中,富士康等光电产业催热了光谷,以东风、神龙为核心汽车产业带活了沌口。与光谷、沌口等区域相比,汉口北缺什么?

    缺产业、缺交通、缺学校、缺大医院、缺菜场。以交通为例,湖北省客集团在汉口北有一块100亩的地,建设“汉口北客运总站”。该客运站将开通到到湖南、河南等地的80多条线路。如今,客运站还在磨磨蹭蹭地建设。一业内人士问省客集团有关负责人,“为什么不开通长途车?”对方说:“没有人坐,怎么开通?”

    这种配套与人气的关系,好比“鸡”与“蛋”的关系,制约汉口北的发展。如果汉正街商户搬迁到汉口北,他们的吃住等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商户要在汉口北守上多少年才有如今的汉正街的人气?

    据调查,目前盘龙城有24个楼盘,涉及别墅、高层洋房等多种物业形态。在汉口北,已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四季美农贸城、中国家俱CBD、五洲建材城一期开业。今年1月20日,国际品牌折扣店——百联奥特拉斯落户汉口北。

    有商业地产专业人士分析,此次汉正街北迁,是服装产业外迁,还是部分配套的生产作坊或者是辅料行业外迁。如果是前者,则代表汉正街的真正转型。因为服装产业是汉正街的根本。如果是后者,只能表明这种转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时,该人士对“汉口北”市场群的土地性质与未来市场的长期运营提出了质疑。特别是现在商铺的价格透支,对未来租赁经营带来瓶颈。

    中原恒星总经理张方成表示,汉正街的北迁,绝不是从一个地方搬到一个宽敞的地方,而是还形成新的经营模式与产业孵化器,抛弃原有的批发模式,附加上电子商务等服务。

    汉口北集团副总经理曹天斌对未来充满信心,“汉口北有希望与义乌一样,成为国家级‘新特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

新汉正街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者。从国内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市中心的专业市场外迁,是大势所趋。

    作为汉口北的代表人物阎志,6年前就看到了汉口北的价值。2008年后,在房地产经历多轮调控时,他埋头建设专业市场。2009年,很多人都担心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做不做得起来?但他却从未放弃。多年的培育,他也成为当前的最大受益者。

    最近,盘龙城一楼盘打出了“新汉正街”广告语,用这四个字代替“汉口北”。此前,五洲国际建材城也打出了“汉正街北迁,汉西何去何从”,直接叫板汉西市场。一副“新汉正街”的图景,正在被汉口北板块内的楼盘所反复描绘。

    与义乌380万平方米的市场规模相比,汉口北现在1800万平方米的市场群,堪称“中国第一市场”。汉口北的升级,将由市场、生产基地、物流配送,全面承接汉正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中国家俱CBD为例,带动了沿海的家具产业向中部转移。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现在的汉正街全部转移到汉口北,也仅仅占汉口北规模的25%。机场、编组站、深水港,这些都奠定了汉口北成为中部商贸物流枢纽的基础。

    据说,黄陂区政府现在底气很足,甚至不欢迎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入驻。同时,黄陂区投资25亿元,将轻轨1号线延长到汉口北地区。预计明年全线通车。

    而目前的人气还在汉正街,硚口区将投入400亿元全面改造汉正街,将其建成商贸旅游区。汉正街的商业文化记忆,也并不会随着北迁而消失。

    现在两者看似在相互竞争的“冤家”,但如果能加以引导,两者则极有可能实现优势互补的“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