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不缺新闻 股价上升还缺条件


到处都是预示成本上涨的新闻。比如,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工会正在建立全球联盟,确保汽车工人能够在汽车行业的利润中享有合理的份额。该组织已开始与德国、巴西、韩国和其他国家公司的工会展开协作。如果工会势力扩张,整个行业的劳动力成本都可能上升(当然,这并不容易)。此外,利比亚和海湾局势造成的国际油价上涨、美国复苏强于预期都是“成本支撑型”新闻。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中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动,有45%取决于海外需求和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这意味着,当外部需求和价格变化时,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强大。多数分析师预计,随着劳动力供应更加紧张推动工资和物价走高,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涨幅今年上半年将突破5%,下半年也会维持在4%左右。

 

继续批评北京动作缓慢的人越来越少。2010年10月份以来,中国央行将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三次,共计0.75个百分点。其中最近一次加息是在今年2月。继去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今年以来该行已经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一次宣布上调是在上周五。近日,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将基准存、贷款利率各上调25个基点,时间最早在4月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央行第二季度还可能将大多数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20.5%,最早将在4月份宣布上调。根据中国国内利率掉期市场走势,未来12个月内,中国央行可能三次上调存款利率,每次各上调25个基点。

 

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可以收取高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所以,资金成本的真实涨幅高于0.75%。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43%的借款人支付的利息高于基准利率(当年年初的比例是33%)。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市场新闻社企业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借款人承担的实际利率在今年头几个月继续上升。该社一项反映借款成本的指数从去年12月的57.14升至今年2月的92.11,这表示几乎全部受调查者的资金成本都在持续上升。而来自非正式融资渠道——温州地下信贷市场的报告称,这里的利率水平已经超过2008年夏季,当时北京还未开始下调利率以应对全球经济衰退。

 

步步收紧的政策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季度强劲利润预期不能完全体现在股价中,尽管昨天中国股市连续第四个交易日收盘走高。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涨29.34点,至2948.48点,涨幅1.0%。深证综合指数涨15.15点,至1299.99点,涨幅1.2%。显然,虽受企业利润增长预期提振小幅走高,但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预期促使投资者在大盘接近3000点水平时趋于谨慎。

 

看来,只要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然支持通货膨胀,中国市场能够维持近期的涨势就是一个问题。未来几个月,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不再是物价将以多快速度上涨,而是北京何时会把政策指针调回中性。近期已经有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放缓。乐观者认为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见顶,即使不在几个月内大幅下降,也不会继续大幅上升。如果北京之前的紧缩行动足够有效,新的货币紧缩措施推出频率将会放缓。那时,市场当有信心一起推动股价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