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高调退贿”能高到哪去?


江苏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一个副科级官员,现在出了大名,原因是他“高调退贿”,并公布了清单,在单位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扬子晚报》3月23日报道,张翕飞最近收到了企业给的6笔好处费,共计9000元,目前已通过邮政汇款,如数退还了当事企业。为此,张翕飞在盐城经贸信息网发表了一篇《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而且还亲自将这篇宣言转帖到了其他几个网站。
  高调退贿,是一个有胆识的行为,但此举是否足以达到自证清白的效果,还不好说。很多时候,退贿的数目,与胆识是成反比的,许多官员面对数额可观的行贿,胆识反而很小。
  张翕飞这事儿的吊诡之处主要在于:他接触到了一些潜规则,当同事收“好处费”时,自己怕“驳了同事面子”,不好不收,所以他收了之后再退给当事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张翕飞称退贿这事儿如果默默地做,只能说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唯有大张旗鼓、“沽名钓誉”地做,才能产生社会效果,他希望更多公务员都有“沽名钓誉”的勇气。这番话的潜台词似乎是说:收钱的人太多了,可惜大家都没有勇气像他这样“高调退贿”。
  张翕飞这些自证清白并呼唤公职人员都来清白的言行,没什么不好,但充其量,也只是姿态很美罢了。道德自觉,向来都是靠不住的。今天道德好,并不代表永远都道德好;当小官时道德好,并不代表当了大官也能置身事外。只有制度好,才是真的好。我前面说到,退贿数额与退贿胆识是成反比的,就算有官员突然道德觉醒,他是否敢于将成捆成捆的票子退出去,也是很不乐观的一件事儿。
  其实,张翕飞的这种退贿行为,并不是他独创的,你留意一下过往的新闻,会发现退贿的官员大有人在。有高调退贿的,譬如湖北英山县政法委书记郭建明曾退还大大小小的红包共计23200元,委托纪委转交行贿人。有低调退贿的,那就是各地设置的廉政账户,接收了少量官员上缴的红包。有趣的是,还有一些退贿官员,退了贿之后仍然被绳之以法,原因是他一手退贿,一手贪污。最新的事例是:湖南株洲市原环保局长文铁军,因犯受贿罪,日前被判刑6年,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129万元、2000美元,没收财产人民币10万元。而这位贪官在最近几年里,共向纪委退贿7.18万元。这说明,有些时候,官员退贿是为了更好地受贿,这种手法很高明。
  显然,我这里并没有怀疑张翕飞官品的意思。我觉得他的“高调退贿”很像一种行为艺术,又像是一篇反讽味十足的批判文章,值得好好品味,但也仅此而已。他的名气,很快就会像其他许多退贿官员一样,被淹没在潜规则之中,而不可能站在潜规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