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股市涨跌是潮起潮落的周期性现象, 那么公司造假却不幸是在A股市场每时每刻可见的“永恒”奇景。让我们随手捡一些最近上市公司造假的报道吧,有的刚刚原形毕露,有的长期死而不僵。
绿大地的盈利数据毫无无真实性可言。上市之后更是谎话不断,一年5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离职、三度更换审计机构、实际控制人持股遭司法冻结。如无意外在IPO期间也是违法以不实的业绩与数据蒙混上市。让人奇怪的是,事实上,上市就变脸的公司,甚至业绩离奇增长的公司并不只绿大地一家。而绿大地首次冲关也曾被否,显然存在明显缺陷,他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再次冲关成功?难道为它们上市保驾护航的保荐人、机构、律师、会计师对此一无所知?
再看ST星美这家公司3年员工不到10人,公司从2008年、2009年到2010年,近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万元、0元和55.2万元,但是市值高达20多亿元。该公司在A股已有相当时日,依然在悠然自得地忽悠着。难道就真的对它徒乎奈何?
而胜景山河是这些“假、大、空”中的“不幸者”,当时一篇《胜景山河IPO涉嫌“酿造”弥天大谎》的报道,对胜景山河黄酒产品难觅踪迹、销售渠道空空如也、招股书披露不实、销售收入涉嫌虚增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质疑。偶然且幸运地将其挡于市场门外。否则,市场的长期怪象又多一景。但令人不解的是它也曾一路过关斩将,堂而皇之地通过了券商的推荐、发行部批准、发审委审查,最后走到完成公开发行的一步。
有人号召资本玩家们要有“道德血液”。然而,如果期望靠“道德血液”来解决问题,可能是忘记了“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这一马克思老人家对我们的长期教导了!
实际上,秩序与规则是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唯一有效制约。为何秩序与规则总是不到位?不可能是想不到如何建立相关秩序与规则,即使想不到,国外成熟市场(包括我们的香港市场)很多现成也的规则可以借鉴。只是监管者因勇气缺位或其他不便透露的原因而不为矣。
例如:
退市制度讨论了十几年,就是建立不起来。号称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然而让许多“大忽悠”们长期在市场招摇撞骗,不是在损害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吗?
几年前保荐制度的设立同时,却有意无意地缺失了问责和赔偿机制。令不少报荐人只荐不保,收获高额的签字费却不对保荐造假公司承担责任。对造假视而不见、甚至参与造假的行为就因“本小利大”而大行其道了。
有人问著名的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什么您敢解放黑奴,就不怕天下大乱吗?”。他回答:仅有勇气就够了。我们的管理层,为何就不能拿出一点点勇气,建立退市机制,并完善含问责和赔偿机制的保荐制度 (难道建立和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市场制度比“解放黑奴”还难吗? 从制度上根本杜绝造假泛滥的想象,方能真正保护广大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当然,同时也必须舍弃一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这可能是一直光说不练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