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A股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从日本 311地震到今天,A股市场已经整整10个交易日了。在此期间,除了日本地震之外,A股还面临以下几个利空:

1、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已经被上调到20%。银行的放贷能力被进一步压缩。

2、美国2月份的房地产量价齐跌。美国二手房的价格跌到了9年以来的最水平,新房则降到了7年以来的新低。成交量下降也比较多。

3、穆迪下调了欧猪国家中GDP最大的西班牙的政府债券和银行的评级。西班牙的银行不良资产升到了15年以来的新高。

4、中国前两个月对外贸易接近于零顺差。商务部的官员号称要增加进口,降低顺差占外贸总额的比例,其实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外贸环境在恶化。中国出口的商品加价非常有限(哪怕有人民币汇率上升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而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等价格涨得较多。

5、利比亚危机本来快要结束了,反政府武装快要崩溃了,突然西方发了100多颗导弹。朝鲜对这个事情的反映是:没有核武器就要挨打。利比亚民主又当如何?巴勒斯坦民主了,于是哈马斯上台了。西方国家在强大前,无一不是“强政府”。美国黑人的投票权,直到1965年才实现。瑞士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菲律宾、印度看起来很民主,又如何?

 

即使面对这些利空,上证指数截至今天,也不过从这轮行情的高点,下跌了1%

 

从资金面来看,A股也没有什么利好。圈钱市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国资委得意洋洋地宣布所有的央企都要上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想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三高(高价格,高市盈率,高超募比率)发行仍旧。向来是股市中主要做多力量的公募基金,目前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颈。

一是银行利用渠道优势,要求基金新基金的发行给予60%的尾随佣金。这样新基金发行规模在大概15亿就赚不到钱。而老基金,银行鼓励一些傻呼呼的基民赎回老基金买新基金,很少有老基金规模能实现持续的正增长。保险资金和年金的股票仓位比率比法定上限低得多。

 

我看股市在众多压力之下,仍能保持强势,有两大原因:

一是大盘股估值过低。昨天公布年报的中国银行,市盈率居然不到9倍,股息率4%不到一点,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众多业绩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的优势企业,市盈率很少能在20倍以上。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或是保险资金,为了短期的考核或排名,其实操盘行为比散户还要频繁。但一些私募基金,或是长期浸淫在股市中的价值投资者,非常镇定地买进,就象蚂蟥咬住牛腿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有时候股市见底未必是有人在买进,而是抛的人少了。

一些金融股H股价格明显高于A股,也是A股被低估的标志。不久前,郑裕彤以190多亿港元,入股中国平安,虽然价格较市价打了9折,但仍明显高于A股中国平安的价格。当然,老郑也好,那个所谓的亚洲股市李兆基(其实这厮入股市的时间并不长,自己也未必希望有这个称号,但媒体就是喜欢炒作,以吸引眼球)也好,都不完全代表股市未来的方向。

二是楼市成交低迷。我认为幻想资金从楼市中转移到股市的想法是比较异想天开的。人们甚至都难以咽下没有吃过的菜,怎么可能轻易改变投资标的呢?不过确实有一些人,在两个市场中长袖善舞,这些人的资金的转移,是可以推动股市上涨的。

 

这次因地震引起的全球股市下跌,我买得比较少。香港方面是国美电器、恒大地产,买入价分别是2.52和3.63港元。人就是这样,在股市大跌的时候不敢买,上涨后又后悔。股市混了12年了,还这样。还要多学习,积累经验。有至少另外十只想买进的股票,结果错过了机会。当然,有些现在仍然在比较低的位置。

 

A股的话,我认为中国的核电发展不会受日本的影响。所以买进了累计下跌近25%的中国一重。

 

有读者问如何开香港的股票账户,我是在上海开的,不过目前这个渠道已经被关。不同的城市是不太一样的。可以考虑咨询当地的在香港有子公司的证券公司,比如光大、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光大、招商等,另外可以去招商银行问问。不过香港股市其实非常凶险,新股跌一半很正常,业绩报表公布后当天跌20%很常见。其实A股目前不少股票的估值已经和香港接轨了。如果要做港股,先搜集信息,再模拟一下,不要贸然去香港市场派钱。还要问问自己,在A股做得如何,如果A股亏损连连,凭什么在港股市场中决胜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