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本哈 根 落 日
瞿旋
第十三章
(该章,伴随着爱情的主线,主人公通过对欧洲一路的游览,逐渐识透了西方文化的本质……)
佛罗伦萨市区难得仍保持着古罗马时期的格局。大街小巷里,除了民居,不多远就能看见一处教堂或者宫殿。土黄色的墙壁,绿色的百叶窗,深红的屋顶,幽深的街巷,褐色的石板路面,折射进阳光,调和出一种古香古色的氛围。达·芬奇、但丁、伽利略、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等大师的气息,浓稠得像粥,熏染着你的感觉。不愧曾经是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和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走过但丁故居前的时候,那碉堡似的主楼,以及粗糙的石块砌成的墙壁里,似乎渗出了麻瑟瑟的信息,网似地滤过了袁野的心。
袁野 和管女士走在一起,浏览这类景点,更是很少有共同语言。袁野发现了她“贵族”气质的表浅,万里之遥跑到这里,除了购物、逛商店,别的似乎并不关心,骨子里的家妇之气一点也不少。袁野顾自看着两边的景物,偶尔和她说几句话。尽管他一再抑制着自己,可眼光还是时或搭一下罗莉的身影。他想,这不是有意看她——她在前边,是自然落入自己视线的。
他突然注意到了她的脚。
欧洲城市这类古街的路面,多用石头方块砌成,许多地方缝隙很深,要是鞋跟卡进去,很容易折断,崴了脚。虽然她穿的是半高跟,不过也有被卡住的危险。每到缝隙多且深的地方,他的心就跟着她鞋跟的落点,紧张得很。看来她也有所察觉,有时也低头看看路面。不过确实有疏忽的时候,几次脚跟眼看要踩进缝隙。每到这时,袁野的心就会“嗒”地跳一下,紧张得很。
不觉就有了想象——她鞋跟被卡住了,身子一歪,痛苦地蹲下去,抚摸着右脚腕——袁野仿佛看见她右脚踝网形闪电一样放射出疼感,在她细弱的神经上奔走,放出青白色的火花。
袁野感到自己的神经痉挛起来,疼痛不已。
好在她的鞋跟总会在边缘处离开缝隙。直到这时,袁野的心才会松弛下来。
不过毕竟是在不停地走路,袁野放心了这一步,还有下一步。所以他的心就不断地跟着紧张、松弛;紧张、松弛……心脏像被放在了一台强力起搏器上,实在承受不了。
看着一直傍在罗莉身边,且精神一直饱满昂扬的简可,袁野想:你怎么不提醒一下罗莉?
他一边走,一边看着脚下石块,想,怎么走才能保证鞋跟不陷进缝隙里呢?
他把脚放在一方石块上,比照了一下,发现石块比自己脚上的皮鞋稍小一点,要是每一步前脚掌中段都踩在石块前边的缝隙上,后脚跟就踩不到缝隙里了。而这些石块都差不多大。这样说来,走路只注意前边,不用时时回脸低头看鞋跟,就轻松多了。虽然罗莉脚小一些,可按照这个办法走也是可以的。
突然又想:你这是怎么了?怎么还这样惦记她?你正常不正常?应该——没什么不正常吧!你不过是在为一个人担心而已!任何一个人看见另一个人处在危险之中,都不会不担心吧!
他不觉加快步子,走到了罗莉后边。可江燕和简可总傍在罗莉两边,与她说着话,他一直没有走到罗莉身边提醒她的机会。
管女士跟上了袁野。袁野不知怎地就看了看她的脚,说:“你今天穿旅行鞋很合适。”
管女士说:“走路嘛!”
袁野说:“关键这里路面铺的是石块,要穿高跟鞋,一不小心,鞋跟就插进石缝里了,很危险的。”
管女士疑惑地看看袁野:“那是!”
罗莉听见袁野的话,回头看看袁野,又看看自己的脚,意识到什么,再次看看袁野。
管女士也意识到了什么,看看罗莉的脚,说:“哟,你穿的可是高跟鞋——没听见吗?要小心啊!”
罗莉感激地对管女士说:“哦,知道了。谢谢你。”
看了看袁野。
袁野对罗莉说:“你这样走路——每一步前脚掌的中间——嗯,你看看,大体踩在石块的前沿上,就没有问题了。”他说着示范了一下。
罗莉说:“噢,谢谢,谢谢!”
她眼光先是热灼灼的,不过又突然抑住了,变成了冷静的感激。
管女士开始和罗莉、江燕她们说话,不理袁野了。
袁野像完成了一项任务,轻松了许多,顾自走开了。
走近圣母百花大教堂附近时发现,这里是一个以大教堂为主体的建筑群围起的不大的广场。大教堂对面是八角形的圣·乔凡尼礼拜堂。前边三面青铜门浮雕很引人注目。东侧门上的浮雕描述的是亚当和夏娃等等的故事,被米开朗基罗誉为“通往天堂之门”,号称“金色大门”。郑导说,按照当地的说法,谁在这里留了影,就会得到日后进入天堂的钥匙。
大教堂左侧,高耸着四角形的乔托钟楼。作为主体的大教堂自然气势非凡,以红、绿、白三色大理石砌成,显现出圣女般的优雅和高贵,这可能是“圣母百花”的由来?据说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完工。光那座中央大圆顶,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是文艺复兴式圆顶建筑的典范。
这些建筑,加之广场周遭的雕塑、廊柱,酿混成厚重的情调,恍似把你压入深邃的湖底,深深地浸泡着你。这里的雕塑,人们最熟悉的就是大卫。别的雕塑袁野不知出处,也没想了解。
大教堂右侧有一处建筑,底座有半人高,上有顶,后有墙,左、右、前边敞开,中间是一个平台。像一座中式的戏台。前端一左一右两座雕像让袁野很厌恶。右边的一座,一个肌块发达的勇士一手持剑,一手高扬着一个头颅,脚踏着一具无头的尸首。被斩断的脖腔里坦露出肌肉、神经组织,塑得细腻逼真。左边的一座同样高扬利剑,腋下夹着一个等待杀戮的羔羊一样的女性。
袁野突然有了向谁倾诉什么的愿望。环顾一下,没看见罗莉的身影。心里又浮起了想象——她鞋跟被卡住了,痛苦地蹲下身子,抚摸着脚腕。右脚踝网形闪电一样放射出疼感,在她细弱的神经上奔走——袁野想:虽然提醒你了,可也不要大意啊!
沿着台阶登上平台,坐在了后墙底部的石阶上。身边坐着许多欧洲游客,可袁野对他们任何感觉都没有,这里就像只有他一个人。
袁野想起看过的《圣经》,在神性的包装下,里边的故事元素活脱是一部杀戮、权谋、统治和征伐史。西方人似乎早就窥透了人的本质,并不隐瞒,体现了高度的理性精神。倒比东方虚玄的学问多了几分直率的可爱。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从这些故事里抽象出神性和博爱,找到终极的寄托。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这种极度务实的理性精神,他们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才特别发达,由此产生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袁野突然想,自己看过的美泉宫里的皇家园林,整个欧洲大地不落任何角落的绿化,听不见一声鸣笛的千万辆汽车,应该是这种理性精神的折射吧!袁野脑子里突然显现出这样的意象——一堵迷雾笼罩的围墙,墙角下隐显一个朦胧幽暗的入口。此刻这个入口豁然开朗。袁野回味着欧洲人在机场大厅、威尼斯那家商店里的那种眼神,应该也是这种极度务实、功利精神的体现!这种微妙的、细小的、下意识的动作,才是最真实的!是他们原我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种理性精神固然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效果,可它可靠吗?
它毕竟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是以这方地域的人为中心的。他们的理性,在人类自己的圈子里,是对弱者的剥夺;在终极意义上,是对大自然的剥夺。人毕竟是宇宙、大自然中的一个环节,以人为中心,能走得长远吗?这种理性走得越远,就越是盲目,越是在加速走向死亡。人类有前途吗?人的存在“真”吗?他们一行万里迢迢过来膜拜的这一切“真”吗?
一种酸雾一样的情绪漫卷上来,浸蚀着袁野。从下边看,这里像一个戏台。可袁野从这里向下看,却觉得下边是一个戏台,并且像一个皮影戏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矮矮、白皮黄肤,只像一些影子,在他眼前来来往往。
人啊——你们“真”吗?
右侧巷子里,一直有人在弹吉他。因为周围的建筑拱围成一个巨大的共鸣箱,听起来声音饱满清晰,回绕不绝。里边包含的流浪、孤独、怅然的情调,像一圈圈不断放扩的圆环,在袁野心里不住地扩张,扩张,扯疼着他。他走了过去。
一个流浪乐人依墙而坐,眼睛微眯,手指灵活地在弦上弹拨。弦线在阳光下颤成一层黄蒙蒙的虚影,流化出一波波音响,游走在澄明的空气里。在他右侧墙壁下的石阶上,坐着一排倾听的游客。袁野找个空子,也坐了下来。
天气很好,巷子里跳闪着明丽的阳光。不过袁野总感到,在这派明丽的深处透出了青幽幽的颜色,空洞无底,令人心虚。是吉他的音律渲染的吗?他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恐惧感。那音律发散的情调越来越浓,他浸泡其中,像渐渐被融化了,只剩下一缕孤魂,在迷离的空气中流浪。
人啊,本质上谁不是流浪者?旅游不是流浪吗?从生到死不是流浪吗?岂止是人在流浪?地球不在太阳系里流浪吗?太阳系不在银河系里流浪吗?银河系不在宇宙间流浪吗?
流浪乐人有自己的感觉,看来袁野身上的信息接通了他,在若干听众中,他眼睛独独不时飘向袁野。袁野从手包里掏出一枚两欧的硬币,走过去,放在了他面前的旅行包里。他浅浅地示意了感谢,手指弹拨得更灵巧了。
袁野突然渴望嗅到一缕气息,它像田野里一泓清泉氤氲出的水气,平和地、温温地向外发散……袁野渴望它的抚慰……
罗莉出现在了巷口。喊:“袁野,在这儿啊!快到集合时间了。我只看见了管女士,没看见你。找了半天,怕你迷了路。”
她椭圆的脸儿,像一环发散着乳香的光晕,飘入袁野的心池。
袁野心一热,又提醒自己:“她是在履行责任……吗?”
走过去说:“谢谢你!”
他看看她的脚,正常。
罗莉说:“不用客气。我说过不能丢了你。”
这话有没有双关的意思?袁野看看她,她脸一红,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给你。”
袁野一愣,接过来,真挚地说:“我买了,放在车里的行李架上。以后不用你买了。真的。”
袁野说的是实话,为了不麻烦罗莉,他确实买了一些水果。
她说:“那你得按时吃啊?”
袁野点点头,吃着苹果,和她一起向集合地点走。
罗莉问:“你和管女士既然在一起,怎么又会分开呢?”
袁野说:“这地方不复杂,迷不了路。”
袁野发现她穿的衣服都有适宜的宽松度。随着动作、步履的节奏,姣好的腰身时隐时显,像镜头微妙的闪回,感染着他的视觉。
罗莉说:“那也要小心。你们既然在一起了,就不要分开。”
袁野发现她说这话时,神态有点复杂。他听了这话也不舒服——总把我和管女士扯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感觉有点无聊。不过他没再多想。
突然想到,当你把她的行为看做是一般的善良和热心以后,事情就简单多了。他看看她的脚,说:“再提醒一次——你要注意脚下。虽然我看见你有时也注意了,但有时也会忘记。这真是不能大意的。”
她压低声音:“嗯。谢谢!我知道。”
她突然想起什么,问:“你在金色大门前照相了?”
袁野说:“没有啊?”
她说:“快过去照吧,我给你照。”
袁野想起了谁在这里留影,就会得到日后进入天堂的钥匙的说法。不过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只是一种宗教信仰,而自己又不是天主教徒。可看看罗莉认真的样子,不好拒绝。吃完苹果,便过去站在门前,让她照了相。拍了一张她不满意,又拍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