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 直挂云帆渡沧海
--- 八六届校友王学宗与五九届学长陈永武的对话
地点:成都市桐梓林北路石田咖啡
时间:2011年3月15日
受八六届校友王学宗邀请,2011年3月15日,陈永武学长参观了王学宗创办的联友电讯公司,感慨之余,兴之所至,二位校友遂至石田咖啡闲谈人生。记录于此,以贺母校百年之庆。
陈学长:学宗学弟,今天看了你的企业,读了你们公司的企业理念,有不少的管理创新。你希望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把企业做成中国无线互联网行业的标兵。你的志向,正所谓“少年心事当拿云”。
王学宗:陈老师,哪里是少年?那个少年是李贺。我是中年心事当拿云。离开母校已经24年了,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清华教育让我开始认识世界,在这个年龄,我希望直挂云帆渡沧海。
陈学长:为什么不直挂云帆济沧海呢?
王学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代领袖的境界,我不敢当。我非领袖之辈,老老实实把企业做好,以科技创业有贡献于社会,此生足矣。81级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能够以喜乐宁静的心态度完人生,那也是一种境界。
陈学长:你是学力学专业的,怎么做起无线互联网了?
王学宗:首先,无线互联网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大产业,现在刚刚起步,懂的人不多;其次,清华五年的扎实教育,培养了我不断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三,力学专业我学到一个哲学:杠杆原理。凡事抓本质,抓关键,使巧劲。巧劲就是法论和价值观。创业应该是我们这代人的主题,科技创业应该是清华人的主题。我觉得理工科背景的清华校友,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创业是有优势的。
陈学长:你公司有六年的历史了,现在有二百号员工。压力很大吧?
王学宗:二百多人的知识员工管理,确实对自己是一种人生挑战。学长,您的严谨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管理工作,严谨细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没有问题。我此生非常幸运,一个农家子弟能够上清华,确实应该感谢邓公的改革开放和共产党的全民教育政策。所以啊,教育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如果今后我做慈善,我就资助农家子弟的教育。
陈学长:学宗,你在清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学宗:清华大学的校友讲座,还有当年朱镕基学长每月一次的经济形势讲座。这些讲座对我的价值观影响非常大。另外我在清华非常有意思的课是科学哲学和世界三大宗教。科学哲学和对西方宗教和佛教的研究兴趣,对我现在的工作和人生帮助非常大。当然,力学专业对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知识的培养,对现在的工作都非常有帮助。学校学的东西,有的开始工作时候没有用,但是也许在人生的每一天,这些知识会把你的所有知识和经验都串在一起。
陈学长:当年不是说,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嘛。
王学宗:我现在仍然认为,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受过严谨教育的工程师,是国家创新的主力,是科技兴国的基础。我们好的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还是太少,应该培养我们这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精神。这个要从孩子抓起。清华的这种传统不应该丢。当然,人文素养还是非常重要的,清华的那些科学大师,他们的人文精神都非常强的。
陈学长:母校的教育有猎枪与面包之说,当然是授业与猎枪了,这个就是你说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同时,学习能力也是母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点。你在做先进的行业,学习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你后来不是研究生学习了经济学吗?你还到英国做过访问学者。这些估计对你现在的工作都有帮助的吧。
王学宗:当然。陈学长,你们这一辈清华人,非常值得我们后进学习的是,为人正直,严谨办事。我从您身上,看到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您看,你现在每天坚持游泳,生活习惯非常好,这个值得我们学习。
我从清华毕业后,在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又跟英美著名经济学家学习经济学,这个对我后来的知识面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非常有帮助。现在的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点市场经济学知识,因为我们的周围都是重商主义的氛围。财富问题,理财问题,与我们每人都有关。财务自由是每个人的理想。
陈学长:我在四川校友会负责百年校庆校友文章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希望藉这本书让全四川的清华校友彼此熟悉,彼此帮助。天下清华人都是一家。你也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履历吧。
王学宗:谢谢学长乐于为我们做这些组织工作。我研究生毕业后,在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工作,后来被提拔为副处长。我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对国家科技政策进行评估,负责一些重大跨学科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分析,以及国际科技政策合作与交流。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有机会访问中国和外国的许多科技企业,对高科技的政策,对新技术的动态,对创新经济的规律,都有机会做些研究,增加不少见识。
29岁时候,我决定回四川参加家乡建设,任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兼高新区常务副主任。当时,绵阳市长冯崇泰也是清华学长,他帮助我许多;成都市委书记黄寅逵学长还希望我到成都工作,他作为学长对我也非常关照。
我觉得清华校友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校友帮助校友。长辈的给我们机会和经验辅导。年轻的给我们交流新的思想,就是你说的,天下清华人是一家。我们都有共同的价值观教育。
陈学长:时代在前进,每一代清华人的命运也都不一样。但是,清华人的爱国情结是非常浓厚的,你们这一代正是国家建设市场经济的好时候,应该有志向,大有作为才对。
王学宗:每一代清华人有不同的时代使命。您这一批五十年代的毕业生,大部分都为国家建设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清华人也一样。我们这批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毕业生,正赶上邓公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应该有所作为,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些贡献。
陈学长:那么,你对自己未来有什么规划呢?
王学宗:所谓四十不惑。我十年读书,十年在为国家做公共服务工作,十年在市场经济这个沧海里面游泳。但是我一直从事的是科技管理工作,所以现在顺理成章,我做高科技创业。
至于未来,我还是有些激情和梦想的。现在我做的这个行业,是中国最有希望的行业。入对行,选好人,做对事,对我这个年龄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四十岁以后,要真正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非常幸运,从政府出来后,慢慢积累经验和资本,开始做科技风险投资和顾问工作,慢慢积累行业经验,现在在我这个新行业,我有了些发言权。我写了一本专著,名字为《云端创业:解开无线互联的密码》,我自信可以称为这个行业的专家。知识、才华、智慧和勇气,都是厚积薄发的。所谓自强不息,厚道载物,要耐得住寂寞。陈希学长亲自对我说,他最大的经验是要会座冷板凳。清华校训,也是我们公司的司训。我觉得厚德载物,把工作和走正道做为一种人生的修行。
陈学长:你对自己有什么具体要求和目标没有啊?你给我介绍,说你要追求阳光财富,做一个体面的生意人,一个值得社会尊重的科技企业家。
王学宗:现在不敢称自己为企业家,希望今后是。当然,我认为现在这个社会,值得尊重的创业者应该是科技企业家。科技兴国。中国地大物薄,人口众多,必须走创新经济这条路子。
我希望在三年之内,把我创立的联友电讯做成上市公司,对员工、对社会、对投资人、对自己都有个交代。我们这个行业,面临非常大的机会,而我非常幸运地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处在这个新的大行业的前面,应该说做大做强的机会概率非常大。无线互联网会深刻改变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形态,我做好准备举我之学,发扬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参与改变社会的商业活动,这是很兴奋的。
陈学长:今天看完你的企业,听完你的介绍,我也为你的事业选择自豪。我们认识是你在绵阳政府工作的时候,我看你一直都在不断奋斗,而且永保激情。联友电讯被成都高新区政府授牌为优秀创业企业,被成都商报评选为四川最佳企业雇主。我看你非常重视人才。
王学宗:创新经济的关键在于人才。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为今后两年企业的扩张,选对人,带好队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具有行业竞争的优势地位,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满足我们的全国扩张计划,继续巩固市场地位,我们就会丧失机遇。我把企业做成行业标兵的梦想也无法实现。
陈学长:但是,要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要有好的待遇,才会吸引人才。
王学宗:学长说得极是。我们制定了人才共生成长计划,通过高薪、股份期权计划,让人才参与企业财富创造的分配。我们要在未来三年内,培养几个千万富翁,几十个百万富翁。但是,待遇问题永远只是前提,联友电讯必须还要不断在管理和技术应用上进行创新,以公司增长前景来吸引人,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为真正的人才提供成长、成熟和成功的平台。
陈学长:学宗,我要说的是,企业一定要守法。财富创造是一个方面,社会责任是另外一个方面。
王学宗:谢谢学长教诲。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纳税,按照法律提供员工待遇,通过企业增长,不断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参与行业竞争。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没有继续生存的理由。我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踏实做好企业的本分工作,不断为国家提供税收,增加就业,培养人才,奉公守法。一切的企业行为,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陈学长:母校百年校庆快到了,你给校友们说点什么祝福的话吧。
王学宗:我们都是清华学子。在我们人生的青少年时光,我们都在那里留下不少青春的思索。因为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培养背景,天下清华人是一家。我们彼此关爱,彼此祝福,彼此勉励,希望校友们不断学习,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希望我们清华学子,不断修炼,今后争取更多的人,成为科技创业家,成为社会活动家,这是专业主义时代,这是信息社会,希望年轻的清华学子,研究创新科技,通过科技改变社会,为中国的繁荣和文明,自强不息。
陈学长:你会作诗,为百年清华即兴做一首诗吧。
王学宗:我试一下。紫荆花开迎春来,百年清华永不衰。科技文明耀中华,吾辈尚需建华盖。宇宙真理渐洞开,人文精神润情怀。自强不息悟天道,厚德载物方精彩。
王学宗:15岁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18岁加入中共。21岁上中美经济学教育中心福特班,师从前世界银行副行长STERN等英美经济学家,获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DwightPerkings教授签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英国阿斯顿大学访问学者。曾获国家科委和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高科技产业化突出贡献奖。创新经济学家,前科技政策制定者。著有《云端创业:解开无线互联网的密码》,《关于国家高科技道路选择分析》。现为联友电讯(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