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抵制“地球一小时”


呼吁抵制“地球一小时”

所谓的“地球一小时”,这个在2007年由澳大利亚悉尼市发起的活动,呼吁公众在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晚20:30-21:30熄灯1小时。目前号称有“100个国家6000个城市的超过15亿人参加”,但我却并不相信真的有这么庞大的群体。该项活动的发起,旨在地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增多的今天,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地球的环保问题,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中去。

但这个看似很环保的活动,实际上只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作秀。

首先,“地球一小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一个小时的熄灯期间,全世界的发电设备仍在正常运行,依然在消耗能源。而由于电能无法大规模储存,熄灯只能减少用户的电费,而并不能减少发电的能耗,对环保无任何好处。

有些人会质疑,那下半夜大家都熄灯了,发电、供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据我所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两个手段:一是降低发电能力,具体做法就是将原先的发电能力调低,等早上再慢慢增高;二是鼓励低峰时段用电,如实行该时间段的优惠电价、用蓄能电站调峰等等。

那么,有人又要质疑,这两个手段为什么就不能用于“地球一小时”呢?其实,如果全面实施这样的活动,以上两种手段肯定是要使用的,但作为主要手段的第一个手段而言,其代价就太大了。因为发电厂在瞬间调低发电能力后,能源其实还在消耗,只是稍微少一些,而再想恢复到原先的发电水平,就需要投入重油去助燃,而这个投入代价却是巨大的。

因此,发电厂在“地球一小时”当中,损失将是巨大的。

此外,灯熄了,蜡烛是要点的,而点蜡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肯定要比开灯要多更多。

其次,“地球一小时”有可能导致电网的瘫痪。因为在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电网的负荷突然大幅度减小,电流或电压就会急剧上升,电网压力如果超过了电网承受最大值,电器就有可能被烧毁。因此,在用电高峰期大规模集体熄灯而导致电压的瞬间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如果电网对该项活动的参与规模没有一个恰当的预测,甚至会导致电网的瘫痪。

针对这个问题,较早参与“地球一小时”的比利时,其供电公司就曾发表过公告:由于无法预知参与此项活动的具体人数,很难拿出万全的应对之策。为此,公司呼吁参与者到活动发起方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注册,使供电公司尽可能掌握精确数据。该公司还建议参加“地球一小时”的人错开恢复供电时间,以减轻电网负担。

在中国,会有多少参与者事先会去WWF官方注册?几乎是不可能。

再次,“世界一小时”将对社会治安构成危害。如果一个城市能很好地落实“地球一小时”,让这座城市在这一个小时内成漆黑一片,那将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极佳的作案机会。

最后,“地球一小时”扰乱了社会秩序。一是个人生活秩序被打乱,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集中时间。

此外,如果马路上不开灯,交通事故就会增多。

其实,追求环保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减少小汽车的行驶,多骑自行车;减少城市的霓虹灯,大家晚上多在家待着,按时休息等等。像李冰冰这类崇尚环保的艺人,更应该身体力行,从“少换行头”方面入手,因为“李冰冰们”的这些行头,在生产环节也需要大量的物耗,艺人不断换新衣,仅穿着就比一般民众更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由他们去做环保形象大使,本身就是对环保事业的莫大讽刺。

笔者以为,所有环保人士都应该旗帜鲜明地抵制“地球一小时”。(注:该文为旧帖)

  


推荐导读:
苏金生疑遭调查,移动窝案升级?
“裸官”李向东,又卷走几个亿
张春江会成今年最后一名落马的部级官员?

“裸官”张春江,“捞”得不会少

刘志军“落马”,2011反腐有好戏 

新《红楼梦》剧组,谁上了刘志军的床?  
刘志军案,不能漏了“特定关系人”

刘志军“受贿300万”?媒体真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