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堪称值得纪念的日子,备受关注的中级轿车的典范——骏捷在沈阳正式下线。这款新车汇聚了国内大家的心血,凝结了众多技术人员的智慧。耗时三年终于闪亮登台。
骏捷在技术上可以和高档轿车相媲美,在产品品质、工艺性、安全性,操控性,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夸赞骏捷是民族汽车工业的开拓者,为民族汽车工业低端水平指引了上升的道路,果真如此吗?多年民族汽车工业仅停留在整车进口,国内组装的历史被骏捷打破了吗?还是为民族汽车工业找到了适合的道路,事实是这样吗?不论是媒体还是经销商标榜的中级车的典范果然是本土化的产品吗,可以和国外同等中级矫车试比高下吗?
我们看看骏捷夸赞的几大突破是否真正的本土化了。
一、产品品质的突破。华晨金杯联合德国保时捷公司为骏捷进行底盘技术调校,实现稳定性、耐用性、动力性、舒适性的完美结合。车身冲压工艺上,骏捷采用了德国schuler公司设备,关键模具由意大利ITCA和日本FUJI设计制造,自动化连线设备由德国KUKA公司的机器人系统组成,关键零部件实现100%自动化生产,是国内自动性程度最高的生产线之一。不难看出,骏捷的大多数部件还是泊来品,没有实现本土化,就连零部件也没有完全实现本土化,实在是不能不让人感到疑惑,难道这也算是本土化了吗?难道我们的民族工业已经匮乏到如此地步,非得这样拼装一部车才能算是民族工业的未来吗?
二、工艺设计的突破。华晨金杯与意大利宾西法尼亚公司造型合作,与BMW涂装共线生产,依造东方的审美观点,将东方的神秘与西方动感完美结合。从工艺设计上看到了意大利的影子,从外观上又看到德国人技术,是不是只从买车人身上才能看到中国人的影子。
骏捷这款的车全部技术活都干完了,说实话,基本上没有太多国产的东西,当然除了牌子,中国的牌子,这是完全自已拥有的。华晨金杯的总裁是这么说的“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的理念,致力于家用、商用轿车“齐头并进”,国内国外市场“比翼齐飞”,要肩负起“打造民族品牌的”的重任。就象这样的责任,交给华晨金杯,我们这些国人还真是有些不放心。您的一部车的自主研发了些什么,国人都不知道,就您自己夸夸其谈,未免太不把国人当回事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