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特权分房是对社会的不公平


清华大学特权分房是对社会的不公平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近日对外公布,将在百年校庆后给教师大规模分房,教师将以市场价的1/3或半价,来购买这些住房。其中首批的1000套已经建成将分给教师。另外还有近5000套的建房计划,这些房源将大致解决清华教师的住房问题。“十年之内应该不会再发愁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了”。

 

这一“壮举”福利,无疑刺痛了百姓的神经和心灵,而能够建起6000套房,需要大块土地,这自然得到北京政 府政策的首肯。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这大块土地上市的财政,是可转化成政府财政和税收,那么北京地块本身资源缺稀,而又拿走其中少至甚少的地源,建成后只回收市场价的1/3或1/2,那么这个缺口谁来补上呢?自然市场购房者分摊。

 

或许此举是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那么创业者呢?也许他们没有清华大学那么有名,也许他们没有特权甚至没有一寸土地,但却自主创业又让无数下岗的人上岗,不向国家伸手,减轻社会负担。

那些工人老大哥呢?他们响应了国家号召上山下乡,部分上城后成了下放户,有的至今还住在棚户区;他们二次响应国家政策经历了改制,下岗、房改;面对房价、通胀、物价却无能为力。

 

还有那些社会底层,还有残疾人呢?也许可以等36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但要排队,却不知道要排到哪天。而清华却将属于公众的资源擅自转移到自己教师的名下,界与零界点的购房者,下靠不上保障性住房,上却要帮清华高知缺口埋单。

6000套,北京房均价2万/平米,就算不按1/3付款,按1/2付款,100平米,就是100万,6000套就是60亿,那么这个60亿是纳税人的税收,是公共利益的损失;同时清华也流入了60亿的利益,必将会让购房者来分摊,北京房价自然会上涨。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愤青,以前不太理解,我们可以奋斗努力,而那些没有条件的没有机遇的,通过啃老,没有啃老条件,只有发泄、愤青、抱怨。这到底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