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报酬下降原因与解决办法
无可讳言,当下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份额在下降,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也在下降。故而使收入分配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再也绕不开的重要和核心问题。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在政府、居民、企业这三个部门的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在下降,政府部门收入比例在上升,企业部门也在上升。究其原因,劳动者报酬减少是主因。而劳动者报酬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型,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除了上述让劳动者报酬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外,影响劳动者报酬的还有三个制度性问题。第一个制度性问题是区别税制。目前,制造业主要是增值税。而对第三产业则主要是征收营业税,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增值税已经剔出购买时前面已经交过的税,而营业税是按照总收入来征收的,其中有很多双重征税的情况。现行税收做法使工业企业不愿把服务性的业务(如运输)向市场外包,这造成专业化程度的降低,也制约了物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第二个制度性问题是市场准入障碍,进入服务业(主要指专业服务)的障碍要比制造业高,有很多门槛,对外开放的程度要比制造业低。第三个制度性问题是,劳动者报酬下降与垄断权力的增加有关。
增加劳动者报酬应采取以下一些行之有效办法。
其一,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按说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规模大小,但上述三个制度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更快发展。而服务部门劳动者报酬比工业部门要高,第三产业劳动者报酬要比制造业高。这就是说,如果让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些,则可以增加劳动者报酬。一些人没有认识这一点,谈到提高劳动者报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涨工资。而涨工资恐难增加劳动者总体报酬,却会减少就业增长速度。最低工资制度作用很有限。把最低工资提上去了,就业就会降下来,反而会加重收入分配的问题。
其二,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社保缴费率是一个可行的思路,补偿的办法是把国有企业的分红变成一般性财政收入,来支持社保。企业分红分到国资委以后,国资委不应该再把这些钱拿去投资,而应变成一般性财政收入,特别用于降低社保负担。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负担特别重:社保的缴费里面,养老保险中,企业交20%(即员工基本工资的20%),员工个人帐户缴8%,基本工资的28%是养老保险;加上职工医疗保险,企业交基本工资的6%,个人交2%,这又是8个百分点,28 + 8是36个百分点;再加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差不多占了40%。这是特别高的比例,基本工资40%是社保缴费,不管是企业交,还是个人交,都是对劳动收入的税收,这个负担极重,它影响了就业的增长,影响了劳动者收入的增长。
政府的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效果不好,一是因为收费太高;二是所提供的信息太少,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未来自己能从社保中得到多少收入。在美国,社保局每年会给每一个纳税人寄一封信,明确告知纳税人退休后,每月有多少收入,而中国没有这样的服务。因为政府不提供这个信息,老百姓对社保会带来什么样的收入完全不知情,因此,也完全不把它当成未来的一个可能的收入来源。参加社保,减少了消费,退出社保以后,消费反而又回来了,社保完全没有起到增加消费的作用。老百姓觉得这个钱扔了,该储蓄,还得储蓄。此外,社保还有流动性约束,现在想借钱,借不到,这就造成了对消费的压力。本来,如不交社保,可以早一点攒足钱买房子,现在,交了社保,攒房子首付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尽快买房子就只能少消费。
其三,要警惕最低工资制和集体协商制的不可持续性。有些政策选择如最低工资和集体协商议价制很可能把蛋糕变得更小。以前,地方政府是比拼谁的GDP高,现在,地方政府竞争的是谁能把工资提得更高!这又可能成为政绩的另一衡量指标。其实,现在受最低工资影响的人5%都不到,非常少。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果各省都竞争攀比,做好人的冲动会很强大,工资增长会很快。但冲动只能是短暂的,早晚会面对不可持续的严重后果。
其四,应让存款利率更接近市场。现在工资、房价、原材料价格都涨上去了,通胀也明显出来了,但是,利率不涨。这样,负利率现象就更严重。其结果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穷人买不起房子,钱存在银行。存款的人颇多,1%~2%的存款利率,借钱的太合算了。谁借得多呢?有钱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借得多!这是收存款人的税,给借款人补贴,实际上,是从资本收入上的不公平。利率政策不调整,会鼓励更大的泡沫,投机者的投机欲望会更强。所以,应该让存款利率更接近市场。
其五,宏观调控应告别凯恩斯,启用亚当·斯密!对政策指导理论要有很认真的思考,凯恩斯理论现在都用到微观上了。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政府干预的东西越来越多。政府自己制造通货膨胀,马上又加上价格管制,这些与目的背道而驰。讲要扩大内需,但采取扩大内需的方法从长期看是不利于经济转型的。扩大内需是宏观概念,要强调开发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不应该一讲扩大内需,就想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政策。这完全基于凯恩斯主义的三架马车,这架跑不动了,就抽鞭子,要第二辆马车跑。重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是不能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的,企业觉得更容易的时候就不关心创新了。过期的产品,政府一补贴,各种东西都出去了,还创什么新啊,不可能。
总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经济用巨大代价帮助世界复苏,把韩国经济带起来了,把美国也拉了一把,在全球危机的情况下,靠中国来维持增长,这些代价都回来了。而且大家还不买好!现在要更多地得从制度和长期的制度建设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从短期看问题,经济萧条了,印点票子,要膨胀了,收缩一下。凡是想用政府手段去欺负市场,干预市场的,后果都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