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热议“从义务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
3月26日下午,近40位来自教育、传媒等多界人士齐聚南锣鼓巷朴道草堂书店,就“从义务教育均衡看教育公平”展开了充分讨论,该主题由安徽省政府参事、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主讲,此活动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六期教育沙龙,沙龙上产生了众多精彩观点,摘录在此,以供参考。
1、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发展与当地有关部门、领导的决策,尤其是创新性决策有着重大联系。
2、基于一定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特别在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寄宿学生学业水平和他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非寄宿学生,而且年龄越小差距越大,到了初中开始缩小。
3、数据表明,补课时间与学生成绩呈负相关。补课门数越多、补课花费时间越多的学生成绩越不如不补课的学生。这一结论在沙龙上引发了热议,进而产生了补课与成绩的因果博弈论。基于此结论,社会中大量涌现的各种补习班,尤其是奥数班是否有存在价值与必要,值得探讨。此外,家长在给学生报大量补习班时应该保持理性的状态。
4、义务教育之后的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不仅是钱、设备和人的问题,还涉及学生身份的不公平的门槛。
沙龙上,还有的嘉宾认为目前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论坛上,来自韩国的北师大研究生姜炅林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习那么刻苦,成绩那么好,而中国却没有像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那么出名的企业,为何没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
我个人的体会是,过重的书包压垮了学生的身体,过多的课业负担,过早地使得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一旦考试完毕,或者高考结束,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如雪崩般塌陷。这是中国学生学习比国外学生苦,而日后的创造能力却远不如国外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