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之际始建的北京城区的佛教寺院,除了西山八大处中的大悲寺和三山庵之外,尚有属于北京著名的“内八刹”的广济寺和妙应寺。
“内八刹”,泛指均在北京老城区内的柏林寺、嘉兴寺、广济寺、法源寺、龙泉寺、贤良寺、广化寺和拈花寺八所寺院;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位于老城区之外的觉生寺、广通寺、万寿寺、善果寺、南观音寺、海慧寺、天宁寺和圆广寺八所寺院,被称为“外八刹。
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的广济寺,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创建于宋朝末年,初名西刘村寺。明英宗时期重建,公元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广济寺内最著名的景点,应该是位于寺庙西北隅的建于公元1678年的汉白玉砌成的戒坛。这是广济寺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北京城区唯一一座清代汉白玉戒台。
被俗称为白塔寺的妙应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与北宋对峙的辽时期。早在公元1096年,这里就曾建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到了元代,这一带成为当时新建的元大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于127l年敕令,由当时入仕元朝的著名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在辽塔的遗址上动工建造“大圣寿万安寺”及造座喇嘛塔,并迎释迦佛舍利藏於塔中。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妙应寺白塔——于公元1279年建成,妙应寺则于公元1283年年建成。
妙应寺在清代中后期开始形成了以下两大习俗:一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初八举办的庙会;二是每年两次的转塔习俗。
转塔,也称绕塔,众多喇嘛手持念珠或手摇经轮,从左向右(顺时针方向)绕塔径行,咏诵经咒,祝告求福。人们视转塔为敬奉佛祖、延寿消灾、降福祥瑞、行善积德的象征。
妙应寺的转塔习俗每年两次:一次是阴历六月初四,佛祖释迦牟尼成道后的初转法轮日(第一次宣说佛法日);二是十月二十五日,是妙应寺白塔落成日。每年届时,白塔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转塔活动。清代时转塔时间,多自是日凌晨始,民国后,改为白昼。
一说到宋金之际始建的北京郊区的佛教寺院,就应该属位于昌平区城东北3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的银山塔林最为闻名了。
银山塔林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朝时,银山地区已建有华严等寺院;唐宪宗元和年间,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辽金时代,这里曾是京畿佛刹名山之一。辽寿昌年间,满公禅师在此山创建了宝岩寺,其后通理、通圆、寂照三位禅师先后在此说法修行。金天会年间,高僧佛觉大禅师来到银山,并修建了大延圣寺。到了明代,银山寺院越建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此后的银山南麓,一座座古塔,林立于峡谷之间,真可谓“银山宝塔数不清”了。当然,最为壮观的,还得数法华禅寺内的金化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