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生态大省、内陆边贸大省,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把这五个大省变成五个强省。在工业方面,我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点省份。我省利用经济转型之际,结合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洗牌、大调整、大转型的走势,提出了六大新兴战略产业和十大重点产业。装备制造专家组应为我省十大重点产业和六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多出思想、出思路、出建议,提供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集中精力破解以下两大难题:
一、黑龙江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所谓转型就是由低端制造业转为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主要体现为四化,即标准精细化、设计智能化、加工数控化、发展低碳化。升级就是由传统工业化升级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和核心就是“两化”结合,即把传统工业化与现代信息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档次,推进科技创新,使我省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结合,要紧紧抓住四个结合点: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业技术和产品设计水平。
传统工业化是技术员全部用手工图纸进行产品设计,现在设计图全部采用电脑、动漫、多媒体等手段,这也是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近期从国外引进的一批波音和空中客机的外型全部采用电脑设计,它的流线型、空气阻力、材料的疲劳度全部都是电脑设计的结果,这就是利用了信息化手段来改造和升级产品设计,用新产品开拓占领国内外的两个大市场。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受计划经济影响,我省传统产业集中在三大块:机电装备工业、重石化工业和煤木油的采掘工业。这些传统产业块头大、比重高、层次低,急需改造升级。唯一的途经就是站在现代信息产业的新平台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主线加快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优化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实现传统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建设新型工业化强省。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低的问题。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都需要利用现代信息化产业做支撑,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建设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把高科技产业聚群化、规模化,真正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效益。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业战线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管理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和龙头。工业企业管理过去是靠“人治”,靠规章制度,今后要靠管理软件,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到产品销售和物流管理,全部智能化、软件化,用“电脑”代替“人脑”,这是管理上的一次升级和革命,用管理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带动科技创新,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工业战线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从我省省情出发,结合“十二五”规划开局,重点破解带有方向性和全面性的热点问题:
(一)在“十二五”期间,我省机加数控化率提高几个百分点,要对市场,产品、企业开展专项调研。
我省机加行业基本上仍处于传统加工为主的阶段,数控加工率较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机加数控化率已达到90%以上,而我省目前机加数控化率水平如何,经过五年可以提高几个百分点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要摸清这个底数,制定出阶段性(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目标。
(二)如何整合我省核电制造资源,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升级达标。
机电装备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由火电独大转变为火电、水电、风电、核电、气电等五电并举,这样才能使装备制造业达到高端化,而五电的突破点就是核电。我省目前在核电压力容器方面“一重”占全国第一,“哈电”占全国第三,可以整合一下核电资源,将其变为大企业集团,集中搞一个研发中心,抢夺国际国内市场,提高我省核电生产优势。
(三)我省具有丰富的碳纤维资源优势,研究航天复合材料的新突破。
航空航天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制造是核心技术。研究如何利用四大煤城的碳纤维资源和哈飞的复合材料技术相整合,实现复合材料产品高端化,扩大在航空业上的应用,来实现产品创新,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研究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问题。
我国汽车市场空间非常大,又拥有哈飞汽车的基础,要在蓄电池等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研究如何抢占市场,研发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的研制,解决目前汽车大国汽油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
“十二五”开局之年,规划已定,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科顾委专家要开拓视野、捕捉热点、研究问题,更好地为黑龙江工业大省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