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一般的解释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是等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快速发展中积聚的各种社会与经济矛盾会呈现出集中爆发的特征,由于其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已经进入临界点,再别上在起飞阶段获益最多的阶层此时已经变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即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者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陷入长期停滞,从而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对于这一问题早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我们只需要从这些年来政府的政策中就可以很轻易的看出这一点来,比如这几年特别强调收入分配问题,从去年年初即开始的史上最严厉的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等等。无一不是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目的。
然而,放眼全世界,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极为不乐观的事实,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不那么容易,事实上,大多数的国家最终都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事实。这一点,我们从现状之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比如去年年初有关部门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要年内一定会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然而,如今一年早已经过去,而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却还只是“天边的那一朵浮云”,更不说先下一点点毛毛细雨了,而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如今仍然没有取得了成效的迹象。这一切无一不向我们昭示了进一步改革以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之难,然而,这一步又是我们必须要迈出去的,否则的话,我们前面三十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很有可能毁于一旦,也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在这一点上看到中央无比坚定的决心与勇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完全有可能,也有这个能力,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