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2)


 
A、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从资产阶级的革命开始,经济这个研究对象开始从政治的附属,向平等的元素发展。按照炎黄文明的基本要义,也是把经济与政治看成一个平行的八卦元素,缺一不可,认为这世界的组成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炎黄文明追求一种平衡,而不是判断是是非非。
人类的其他文明,由于是两元文明,所以习惯于对研究对象判断谁重要,谁要次之,这也是人类君主制度延续下来的惯性。这种惯性与习惯,就会导致争斗。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学者,都继承与延续了这样的特性,所以在经济学范围产生了当代的哈耶克与凯恩斯政治经济学理论之争。
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经济学从来没有像今天一般的重要过。正是资本主义导致的民主与和谐革命,导致了人类的文化与科技的大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代表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环境与基本生存条件。在绝大部分地球行政区域,经济正在超越政治的地位,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元素。
西方的政治这个词,来自城堡。也就是说,当一群复杂的人群开始在一起生活,就需要政治。把政治与经济合为一体来看,用最简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合并,看做成分配原则的确立。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研究与确立一种符合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分配原则。
现代的政治经济学完全建立于西方文明的基础上,所以具有先天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当代的政治经济学没有找到一个符合人类进化与发展需求的分配原则。
西方文明的缺陷,之所以会造成政治经济学的缺陷,也可以从西方宗教缺陷来说明。宗教是人类的精神方向,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群体受到另外一个群体的压迫,当他们反抗、逃离与获得自由后,他们往往又采用压迫与奴役另外一个群体,来获得与保证他们群体的利益。
而东方文明的宗教就完全不一样,中国人有一个很古老的话:己所不欲,无施于人。所以,在追求理想过程的方法论上,东方文明高尚与西方文明。因为这种方法论的不同,导致中国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弥补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不足。本书即将讨论的就是炎黄政治经济管理学。
人类的文化与智慧,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既农民的智慧与文化、鱼夫的智慧与文化、牧民的智慧与文化。在东方三维价值体系中,可以把农民的智慧与文化称呼为天,鱼夫的智慧与文化称呼为地,牧民的智慧与文化称呼为人,既天地人三才。
什么是三才呢?是指他们是组成万物变化的最基本元素,天代表方向,地代表执行者,而人是一个动荡的元素,既是创造者也是毁灭者,因为人,从而产生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型上的闭环。
鱼夫的智慧与文化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而农民的智慧与文化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基础。西方文明把影响人行为的因素,确定为受制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四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谈的行为背景。东方文明把人的行为,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成八卦与五行,认为这才是其最核心的因素,人的行为受制于组成人这个特定对象的金、木、水、火、土。
A、群体的行为趋向
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由于不同的生产与生活习惯,而导致的群体具有不同的行为倾向。如果细分下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与地区的不同行为倾向的不同。
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这导致了西方人类的抗争特性,因为他们祖先需要时常与反复无常的大海做斗争,所以在西方人类的内心深深的种下这样的基因。人的行为学对于基因与人种差别的研究,没有褒义与贬义,但可以说明这种倾向更容易出现什么,西方人类这种基因影响人的行为倾向的表现是,不容易包容而更容易强烈反对。所以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等等各种领域更容易出现派别,而且斗争斗得很厉害。而在东方,比如一个比较不错的山上,左面是伊斯兰教、右面是佛教、上面是道教、下面是天主教,各自收各自的信徒,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现象在西方地区是永远不可能见到的,而在中国却可以常常见到。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群体的行为特性,如果进入一个更大的文化环境后,不管群体的特性是怎么样的,作为独立的个体,人自己的行为倾向是可以改变的。西方人曾经说过,谁能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秘密,谁就能得诺贝尔奖,其实要解释中国的所有问题,只需要读懂这本书就可以了,虽然本书并不刻意要去解释这个问题。
B、人的行为倾向
人的行为倾向,虽然受环境的影响巨大,但其本性是其行为倾向的发展基础,因为人不是一个完全受环境支配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学可以通过历史,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与故事,把人的基本本性确立出来,再通过确立的基本本性,对我们还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历史内容进行推理与演变。当这些演变的推理与考古学的结果产生一致时,我们就知道,其实人的行为倾向从古到今,就没有什么变化,适合于我们现代人的方法,同样适合于我们的祖先。我们祖先对于人行为倾向的分析与理论模型,也同样适合现代这复杂多变的世界。
人的行为学研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通过统计学与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统计归纳,获得一个可以圆满解决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炎煌人力资本分析法。通过炎煌人力资本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的训练来改变人的行为倾向是可能的。在历史范围内,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人的行为学的正确性。
就人的行为,人这个对象会对某些行为与举动产生满足与不满足,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精密的结构来执行由一种模型而产生的系列活动。按照东方文明的智慧模型,把人的活动特性划分为八个类别,如表1-1:
序号代码
属性类型
属性特性
1 坤
强势特性
2 兑
感性特性
3 离
功利特性
4 巽
随和特性
5 乾
正直特性
6 艮
理性特性
7 坎
利他特性
8 震
严谨特性
对于不同的人,对于满足的倾向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给一个孩子一个巧克力,这个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个巧克力,他的表现就是一个特征。
有的孩子会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而产生怀疑,所以,他首先会产生拒绝,在他自己的大脑中,形成这样的机制。而有的孩子却因为以前没有吃过,又看到巧克力的包装如此的漂亮,其大脑的机制会产生兴奋,他会立刻就想去尝试。
这就是人与人行为学研究中的行为倾向。
炎煌人力资本分析法所确定的人的性格倾向具体内涵为表1-2:

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作出反应
倾向于在内部世界里沉思
积极活动
偏好内省
经验先于理解
理解先于行动
采用尝试–错误的工作方式
采用持久稳固的工作方式
偏好新异刺激
偏好静态的外部环境
从人际关系获得心理能量
从精神世界获得心理能量
厚德与冷漠强势
正直与公正
着眼于现实
着眼于未来
重视现实性和常情
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
关注具体性和特殊性
善于细节描述
关注普遍性和象征性
使用隐喻和类比
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跳跃性的工作方式
看重常规,相信确定有形的事物
不拘常规,相信灵感和推断
倾向于观察具体事件
倾向于把握事件的全局图面
偏好已知事物
偏好新的思想观念
功利性
利他性
退后思考,对问题进行非个人因素的分析
超前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公正,坚定,怀疑
温和,同情,体贴
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工作方式
倾向于和自己的情感一致的工作方式
行为简洁、经济、带有批判性
行为期望他人认同
奉行清晰一致的客观原则
奉行清晰一致的主观价值观
理性特性
感性特性
行为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行为保持开放性
时间观念严谨
时间观念宽松
看重工作结果
看重工作过程
倾向于解决问题
倾向于使问题带有弹性
认真完成预设目标
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目标
严谨特性
随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