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良好素养是从哪里来的


这次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啸,令世人震惊。震后日本人的冷静和有序,也令世人震惊。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便利店为民众免费提供饮用水和食品,人们有秩序地静静地排队领取。一个老婆婆拿到3瓶水,又主动退回一瓶,可能她认为自己暂时不需要这么多。物价保持基本平稳。在没有车辆通过的路口,人们依然在等待红绿灯。支持政府的限电措施,自觉地节省用电。

 

我的记忆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案例:纪念广岛事件的大会每年一届,有几万人赶来参加,会后广岛市和平公园的广场上连一个碎纸片都没有。外媒报道:这个民族太可怕了!

 

二战刚刚结束之后,南怀谨在台湾随何应钦一行访问日本三岛,走了许多地方。他回忆说,即使是乡下的小水果摊,每个水果都擦得干干净净,每个商人都很礼貌、很敬业。他带了两个大皮箱,转换火车时,提手断了,又穿着长袍,搬不动,非常急。这时正赶上五点钟学生放学,他看到几个中学生,但不会讲日本话,一招呼,学生就明白了,学生帮他把箱子搬到对面车站。他拿出二十元美钞给这些学生,学生不要,行个礼,向后转,走了。南怀谨见到何应钦说:“敬公啊,看来还有一次战争!日本不可以轻视,这个国民同我们不同,这个教育,我太钦佩了!”

 

还有一件事儿,是听我父亲曾经讲过的。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当时在北平的一个日本医生,临回国前,将租住的房子退给房东,房间里不带走的东西码放得整整齐齐,连地面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不要怀疑我是亲日的“汉奸”,我也无意粉饰日本侵华的罪恶政治和历史,我只是想说,在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国民素养的教育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

 

人的良好素养是从哪里来的,一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和管理的结果。

 

海尔的厂区有上万辆自行车,排放得横竖成行。在厂内道路上员工分上下行路线行走。十几年前,我公司买了几台海尔空调,刚安装好没几天,海尔的维修服务人员就主动打电话询问有没有问题。后来,有一台有点故障,一个电话过去,很快来人修理,水一口不喝,烟一支不要,临走递上一张服务卡,让我们填写。当时,我身边的一个老师傅说:“你看人家海尔的员工,素质多高,再看看我们的员工!”我说,其实,员工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不如海尔。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我们本来有很好的文化传统,有些良好的伦理道德本来是深入到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但经过文革,被彻底地造反掉了,接着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说是两手都要硬,但对学生和公民的品格素质教育一直缺失,文明程度日益滑坡。日本闹地震,我们这儿抢碘盐,还有借机哄抬盐价的,本来1.30元一袋的盐,卖到30多元。

 

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人口也不多,二战后是战败国,却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个中缘由,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中国要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首要任务是从教育入手,提高全体国民的素养。一个企业要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首要的也是从教导入手,提高全体员工的素养。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向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对外“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良好素养一定要经历长期的教育、培养、管理和修炼,这件事即使认真做,也要几代人之后方能见效。

 

201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