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市谁盈利?


  某财经媒体发起的一个共有8062名投资者参与的调查显示:2010年的中国股市中,38.32%的投资者表示当年的投资亏损20%以上;表示今年的投资亏损10%以上和基本持平的投资者也占较大比例,分别为22.94%和 18.77%;表示收益在20%以上和收益在10%左右的投资者所占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仅为10.34%和9.63%。这意味着去年股市投资,投资者的 “战果”是六亏两平两盈。

  让我们看看市场的整体表现吧:上证综指虽弱,中小板综指、创业板指数却是牛市行情。用“下跌”来概括去年的中国股票,有些以偏概全:中小板综指全年上涨近25%,6月1日问世的创业板指数也上涨了12%,几乎是运行在牛市之中。

  如坚持持有一篮子的中小板股票,那在去年应是有明显盈利的,如持有一半蓝筹一半中小板也应该是盈利的,因为中小板的涨幅普遍大于蓝筹的跌幅。

  但投资者普遍亏损。记得去年年初,绝大多数投资者虽然都在年初信心满满地进场试图跑赢市场,然而结果显然事与愿违。

  我们再看看作为职业投资专家和专业投资管理人的投资基金的总体情况:据可比的2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12只基金2010年年报统计,同期,212只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在2010年为10435.19亿元,却共仅仅实现利润54.7亿元,资产回报率不到千分之五,而且还包含了几乎该稳赚不赔的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说明了多数股票型基金在去年投资亏损。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直被神化的“牛散们”的表现吧:专做增发上海滩大佬折戟保利地产增发已众人皆知。最近,据《投资者报》研究发现,最近市场中又诞生了一位专炒创业板的勇敢者。此人频繁现身多家创业板公司前10大流通股东,仅2010年三季度,就同时在5家创业板公司流通股东中出现。然而据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23日数据,该“牛散”合计操作过8只创业板股,但有4只都陷入亏损或浮亏的境地。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有趣的现象:上市公司在2010年度的股东回报水平有明显改善。截至3月22日,尽管2010年度年报披露工作仍在进行中,但是与2009年相比,已披露年报公司在提出分配预案和现金分红公司两项指标是略有提高的。两市共有7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10年度年报,其中有486家公司提出了分配预案,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446家,合计向投资者派发现金839亿元。说明了,尽管存在一些“铁公鸡”,但上市公司整体上是有真正为股东带来价值的。

  如此真是令人困惑了:上市公司作为整体,一直为股东创造价值。但投资人的整体,无论从散户普通投资人、抑或民间的专业投资人(“牛散们”)、还是作为专家投资人“正规军”的公募基金都不曾有可观的斩获。那么,投资股市真正获利?

  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您就会明白:沪、深两市的2010全年累计成交金额57万亿。假设平均佣金为千分一(双边收),印花税为千分一(单边收),则这两项一年共从市场中抽走1710亿。另一方面,基金在整体业绩下滑的同时,基金管理费却不减反增,2010年128.23亿元的管理费同比依然略增1.5%。

  这种现象令我想起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潮”。淘金者大多数最终空手而归,而在金矿附近提供相关服务者(卖铁锹和铁桶、卖生活用品、维修设备服务等等)却做者风生水起的生意,几乎稳赚不赔。日积月累,这些依托淘金者的商人们累积了可观的财富,也造就了加州初始的繁荣。

  那么,股市投资者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投资者必须认识短期市场走势不可测的事实,承认自己不可能预测短期走势,从而以平静的心态跟随市场而非试图战胜市场是投资不败的关键。有了此谦卑的心态,就能做到如下:

  1) 长期投资,减少操作以降低交易费用。否则,如频繁操作,投资股市就注定是参加比“零和”游戏还差的“负和”游戏,因为每次都会被扣手续费和税金。多个回合下来,手续费和税金会把本金“吃”得所剩无几。

  2) 选择指数型基金投资以尽可能降低管理费用。否则,长此以往,高的费用会严重侵蚀您的资产。因为管理费用和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最终是持有人“买单”的。

  3) 投资需以估值为准绳,以高度的纪律避免追涨杀跌。否则,以“操作”的理念年来指导投资行为,具体上是机械地测点位以实现“低买高卖”,在无法克服人性“贪婪”和“恐惧”之际,结果往往是“高买低卖”。最终会投资节奏被打乱而“忙忙碌碌,一无所获”。